概述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是由于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与血清PTH减少或测不到。由于靶细胞对PTH反应缺陷所致者,称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极为少见。
病因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很少见的疾病,主要病因有: 1.颈部手术后,如甲状腺切除术后,误切除了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手术后。 2.甲状腺131I照射同时对甲状旁腺造成破坏,照射后致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3.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家族性或散发性)。 4.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阿狄森(Addison)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卵巢早衰的患者同时合并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5.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即甲状旁腺腺体正常,靶器官对甲状旁腺激素不起反应。
发病机制
由前述原因造成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即甲状旁腺因手术、放射治疗所致功能减退,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减少,外周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下,使患者发生低钙血症。钙在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中起重要作用。低血钙、高血磷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因而患者发生四肢肌肉痉挛、抽搐。腕足部肌肉抽搐称为手足搐搦症。神经检查时Chvosteksign或Trousseau sign阳性,腱反射亢进。另一类为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即甲状旁腺腺体正常,靶器官对甲状旁腺激素不起反应。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妇女,不影响生育能力: 1.对孕妇的影响 甲旁减时PTH降低,造成肾脏对25(...[详细]
临床表现
长期血钙降低伴阵发性加剧引起神经肌肉系统应激性增加。轻症者出现烦躁、易激动、抑郁、指端或口唇部麻木和刺痛、手足与面部肌肉痉挛。血清钙低于2mmol/L时,可出现手足搦搐症。典型表现为双侧拇指强烈内收,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展,腕、肘关节屈曲形成鹰爪状。严重者出现全身骨骼肌及平滑肌痉挛,喉头及支气管痉挛,窒息等危象,特别是儿童可出现癫痫样大发作。少数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视盘水肿。上述症状可在感染、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女性在经期前后更易发作。可出现锥体外系神经症状,包括帕金森病。 有些轻症或久病患者不一定出现手足搐搦,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主要表现为Chevostek征与Trous...[详细]
并发症
妊娠合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母儿并发症均高。孕妇发生各种低钙高磷的并发症;胎儿发生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导致头颅脱钙。胎儿、新生儿死亡率高。孕期如治疗恰当,使血钙保持正常则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钙 在发作期降低(常低于2mmol/L),应反复多次抽取,并同时检测血浆蛋白,以排除蛋白浓度低下所引起的钙总量减低。血磷升高(常高于2mmol/L)。低镁血症者,血镁低于0.4mmol/L。 2.PTH 明显减低或不能测得。 3.尿钙 明显降低或消失。
其他辅助检查
X线头颅摄片多数可见基底神经节钙化,骨质较密,小脑出现钙化点。
诊断
有甲状腺手术史伴反复手足搐搦症,不难诊断。特发性甲旁减起病缓慢,早期病情轻不易诊断,易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癫痫。
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给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孕妇补充足量的钙,提高母体血钙浓度使之尽量达到正常范围,每天口服钙3~5g,补充维生素D 5万U或15万U,妊娠期定期监测血钙水平,调整钙剂和维生素D的用量。有学者推荐应用有活性的维生素D,即α骨化三醇(1,25二羟胆钙化醇)[1,25(OH)2VitD3,calcitriol]能增加钙、磷在肠内的吸收,每天口服2~3μg。随妊娠进展,钙与维生素D需要逐渐增加,应维持正常的血清钙值。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产妇在临产和分娩时,由于高通气和屏气用力,常发生手足搐搦。如血钙低时可静脉给予葡萄糖酸钙。安慰产妇,避免高度通气。产后需要调整钙剂和维生素D的用量,因为...[详细]
预后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预防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