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反应低下(decreased responsiveness)是一组临床症状,包含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减退,肢体活动减少,哭声弱和吸吮无力。新生儿不仅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反应低下,其他如重症感染、休克、脱水、酸中毒、代谢紊乱、贫血、低体温和呼吸衰竭等,均可表现反应低下。临床上反应低下是常被用来判定各种疾病病情轻重程度的一个表现。
病因
1.缺氧缺血性脑病 围生期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早期表现反应低下最常见的原因。 2.败血症 感染可发生于宫内、产时或产后。 3.呼吸衰竭 新生儿缺氧时很快进入抑制状态,出现反应低下等表现。 4.低体温 一般认为体温低于35℃以下时,反应便迟钝,至33℃以下呈半昏迷状态。 5.低血糖 小于胎龄儿及早产儿发生低血糖时,常首先表现反应低下,有时反应低下成为惟一症状。 6.中枢神经系感染 早产儿化脑可仅表现反应低下。足月儿在化脓性脑膜炎出现反应低下,提示病情增重。 7.药物 母亲分娩前用过降压药或麻醉药,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详细]
发病机制
1.新生儿觉醒状态的检查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中枢神经功能不完善,与成人有很大差别,通常用于儿童及成人的神经功能检查方法,对新生儿常不适用。为新生儿检查神经反射时,必须注意不同胎龄的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有很大不同,临床常用神经反应及神经反射检查作为胎龄评估方法之一。 生后最初几天,新生儿每天约有20h处于睡眠状态,为新生儿做神经反应检查时,应先将婴儿唤醒。唤醒新生儿最常用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摇动婴儿胸部,响声、亮光和弹足底也可用来唤醒婴儿。所谓觉醒是指眼睛睁开,头部和四肢活动,面部表现动作或哭叫。应注意肢体有活动并不等于就是大脑皮质反应,例如给婴儿足底一个疼痛刺激,下肢可...[详细]
临床表现
新生儿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如重症感染、休克、脱水、酸中毒、代谢紊乱、贫血、低体温和呼吸衰竭等时,均可表现反应低下。 1.缺氧缺血性脑病 生后第1天常表现激惹,2~3天后反应低下逐渐明显,出现嗜睡、迟钝和浅昏迷等意识障碍,四肢肌张力减退,上肢比下肢更明显,做牵拉反应时头向后垂与躯干成90°角,拥抱反射、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伴有惊厥和颅内压增高。常有脑水肿,重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 2.败血症 常以反应低下、拒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不升,早产儿更为常见。常伴有黄疸、皮疹、腹胀及肝脾增大,可出现皮色苍白、肢端凉、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及心...[详细]
并发症
视原发疾病不同而有不同并发症,如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中枢神经系感染和败血症,若出现皮色苍白、肢端凉、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及心音低钝等,则应考虑合并休克。因反应低下常为临床各种疾病,病情较重或病情进展的一组表现,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反应低下患儿的检查应着重在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休克、高热和体温不升,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等等。
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杆状核增高,血小板数减少,C-反应蛋白明显增加,胆红素增高,血培养阳性有助于诊断;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等,重症Ⅱ型呼衰,PaCO2高达9.3kPa(70mmHg)以上;血糖监测有助于低血糖的诊断;中枢神经系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腰穿可确诊;母亲用硫酸镁至婴儿发生高镁血症时,血镁>1.75mmol/L(3.5mEq/L);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有尿常规和血生化的一系列改变;等等,不一一累述。
其他辅助检查
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常有异常改变,脑CT和脑B超检查可见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必要时,根据需要选择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脑显像技术如磁共振显像(MRI)、锝脑扫描、CT、多普勒脑内超声检查和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查。
诊断
新生儿如有反应低下,首先要判定反应低下程度,其次检查伴随症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快确定原发疾病。以下各项检查内容可作参考。 1.意识障碍 检查新生儿意识障碍的方法是给新生儿刺激,包括痛觉刺激,观察有无反应及反应程度。刺激方法可用手轻摇胸部,也可用手指弹足底,如无反应,可用针刺作痛觉刺激。Fenichel将新生儿意识障碍分为4种状态: (1)嗜睡:很容易唤醒,但不易保持觉醒状态。 (2)迟钝:用非痛性刺激可以唤醒,但醒来很迟,且不完全清醒,不能保持觉醒状态。 (3)浅昏迷(昏睡):只有疼痛刺激才能唤醒。 (4)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唤醒。 ...[详细]
治疗
主要是原发病的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并加强支持治疗。
预后
反应低下并非特异性,只是提示各种疾病病情已达严重程度的一个表现,若同时伴有心率、呼吸减慢或体温下降,则病情已危重,需紧急处理。
预防
1.做好孕期和围生期保健 尽量避免早产、产伤、窒息。 2.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清洁的用具 有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一般产房和婴儿室的温度最好在24℃左右。新生儿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给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清洁的用具,杜绝各种交叉感染的机会。 3.加强新生儿护理 严冬季节出生的小儿应注意保暖,做好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护理,减少皮肤感染的机会。 4.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以保证小儿营养和热量的需求。 5.其他 有羊膜早破及出生时羊水混浊者,应立即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有窒息、缺氧者,给予吸氧,积极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感染和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