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小儿神经内科
- 别名: 先天性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 小儿高尿酸血症性尿酸代谢紊乱并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 小儿Lesch-Nyhan综合征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多为男孩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莱施-尼汉综合征又称雷-尼综合征、自毁容貌综合征、Lesch-Nyhan综合征(LNS)、先天性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高尿酸血症性尿酸代谢紊乱并神经系统异常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精神发育不全自杀性咬伤、精神性强迫性自伤等。Lesch与Nyhan与1964年首次报道并描述本病的临床特点,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男孩发病、智力低下、舞蹈状手足徐动、脑性瘫痪、强迫性自残、攻击性行为和高尿酸血症等。小儿时期发生的嘌呤代谢异常(metabolic abnormality of purine)多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其中以莱施-尼汉综合征(Lesch-Nyhan syndrome)较常见。
病因
莱施-尼汉综合征属于伴性隐性遗传的先天性代谢病。Seegmiller于1965年证实本综合征由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 HGPRT或HPRT) 缺陷,致嘌呤代谢异常,尿酸蓄积。HGPRT 是嘌呤补救途径的重要环节,它将次黄嘌呤和黄嘌呤转化为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和鸟嘌呤核苷酸(GMP)。LNS的遗传学特征为X性连锁隐性遗传,母亲为基因携带者,专侵犯男孩。
发病机制
本病的基本生化异常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缺陷。HPRT基因定位于Xq26~q27.2,包括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共计57kb。本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为点突变或缺失,有多种突变类型。正常时HPRT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在脑的基底节内活性较高。本酶的功能是使磷酸核糖基转移到次黄嘌呤和鸟嘌呤,分别形成次黄嘌呤苷酸(inosinic acid,IMP)和鸟苷酸(guanylic acid,GMP)。IMP和GMP对于嘌呤的合成有反馈抑制作用。患病者由于HPRT缺陷,IMP和GMP合成减少,对嘌呤合成的抑制作用降低,嘌呤合成增多,致使其终末产物尿酸大量蓄积体内,出现高尿酸血症。HPRT的部分缺陷...[详细]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男孩发病,有智力低下、手足徐动、自残、攻击性行为和高尿酸血症。 1.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生后3~4个月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面部的不自主运动。运动发育迟延或倒退,8个月~1岁表现锥体外系受累,肌张力异常(增强、亢进或肌张力不全),初期肌张力低下呈舞蹈、手足徐动,运动障碍甚至不能独坐,不能站立,可致步行困难。激动时可诱发突然角弓反张体位。深反射增强,重者躯干、颈部伸肌痉挛、角弓反张,下肢呈剪刀步态,有的有巴氏征,踝阵挛阳性。部分病儿眼球震颤,视-运动调节障碍。随年龄增长,肌肉痉挛和不随意运动可稍有好转而呈半随意性。患儿激动不安,1~2岁逐渐开始出现顽固性自我残...[详细]
并发症
有血尿、尿路感染、尿结石,运动发育倒退,步行困难,激动时可诱发突然角弓反张体位,惊厥发作。晚期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巨细胞性贫血等,可因肾功不全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
血清尿酸增高,常为357~595μmol/L(6~10mg/dl)。尿中排出的尿酸过多,>25mg/(kg·d)。尿酸/肌酐的比值增高,正常时<1,病儿可达2∶1~4∶1。确诊要靠酶活性测定,患儿红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HPRT、活性减低或消失。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为正常或增高。杂合子的检出和产前诊断都已可能。近来有人用大量毛发滤泡检测其酶活性以查出杂合子。产前诊断可用羊水细胞或胎盘绒毛,检出患病的男性胎儿可做选择性流产。 HPRT基因已经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或特异性探针可检出HPRT的突变基因。
其他辅助检查
1.EEG检查 多为正常。 2.CT、MRI检查 可正常或有脑萎缩。 3.脑电图检查 有异常脑波。 4.泌尿系造影检查 可见结石。
诊断
根据上述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 1.红细胞溶血产物HGPRT活性减低,HGPRT剩余活性低于1%(0.1%~1%)。 2.尿中尿酸增高,尿酸/肌酐比值>1。 3.脑脊液及尿中次黄嘌呤增加。 4.高尿酸血症,通常>599μmol/L(10mg/dl),儿童患者可能正常。 5.产前诊断 发现杂合子,于妊娠20周以前做羊水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测定羊水细胞HGPRT活性缺失者,应早期中止妊娠。 临床怀疑LNS时,应先排除先天性痛觉缺失者。此外部分HGPRT、活性缺陷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不典型,红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溶解产物HG...[详细]
治疗
1.饮食管理 应避免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甜面食。给予能增加肾脏清除尿酸的药物。 2.药物 (1)丙磺舒:如丙磺舒(probenecid)能有效地增加尿酸清除,可用于治疗肾功能正常的高尿酸血症病人。 (2)别嘌醇(allopurinol):治疗尿酸过高可用别嘌醇(allopurinol),使血清尿酸维持在179μmol/L(3mg/dl)以下。开始剂量为2.5mg/(kg·d),再根据尿酸水平调整剂量,年长患儿可用到200~400mg/d,分2~3次口服。从小量开始,2~4周后增加用量,有脱水者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柠檬酸钠)。多数研究者提出别嘌醇能抑制次黄嘌...[详细]
预后
本病易发生意外性伤害而危及自身生命,不经治疗预后不好,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和早期死亡。根治方法尚在研究中。
预防
HPRT基因已经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或特异性探针可检出HPRT的突变基因;用大量毛发滤泡检测其酶活性以查出杂合子;用羊水细胞或胎盘绒毛,检出患病的男性胎儿。上述杂合子的检出和产前诊断都已可能,为本病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可靠方法,确诊的患病男性胎儿可做选择性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