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小儿营养科
- 别名: 小儿Drummond综合征 小儿伴肾结石及尿蓝母尿症的高钙血症 pediatric isolated intestinal tryptophan malabsorption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婴幼儿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蓝尿布综合征又名蓝色尿综合征(blue diaper syndrome),伴肾结石及尿蓝母尿症的高钙血症、蓝襁褓综合征、Drummond综合征、尿布蓝染综合征、单纯性肠道色氨酸吸收不良(isolated intestinal tryptophan malabsorption)等。系色氨酸于胃肠道吸收不良,并经细菌作用转化为吲哚而引起,以尿蓝母形式排出。因尿蓝母暴露于空气被氧化成尿蓝母蓝而取名。
病因
本病征系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其病因是患者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
发病机制
因肠道对色氨酸吸收障碍,肠道细菌将色氨酸变为吲哚,再变为尿蓝母,后者在空气中氧化为尿蓝,排泄蓝色尿液并把襁褓染成蓝色。本病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也可能是性连锁遗传,目前遗传学规律尚未阐明。另有报道发自维生素D中毒者。 病理检查可见肾脏有广泛的灶性钙沉积,肾髓质尤其明显。
临床表现
1.尿色发蓝 生后不久即见尿色发蓝,着染襁褓及衣着寝具。此种现象将持续存在,至儿童期亦然。 2.家族史 有家族发病的倾向。 3.发展特点 发育延缓、智力低下,易反复感染,且多死于难治性严重感染。 4.高钙血症 血清钙增高,并多发生各脏器组织的钙化与钙盐沉积。较多见的是肾钙化、肾结石和脑基底节钙化,并出现相应的症状与功能衰竭。 5.尿磷排出量增多 可能是由于吲哚化合物在肾小管抑制了磷的再吸收。 6.一般表现 可有厌食、呕吐、便秘、易激惹、消瘦、视觉减退等症状。患儿面色苍白,呈侏儒状、鼻梁扁平、有内眦赘皮、眼球震颤、斜眼、视盘...[详细]
并发症
尿色发蓝,发育延缓、智力低下,易反复感染,多死于难治性严重感染。多发生各脏器组织的钙化与钙盐沉积,较多见的是肾钙化、肾结石和脑基底节钙化,视神经萎缩、视觉减退等。
实验室检查
1.口服色氨酸负荷试验 能加重症状并使尿中吲哚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多,有助于诊断。 2.抑制肠道菌群试验 口服新霉素和其他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可使症状减轻并使尿中吲哚化合物含量减少。 3.血清钙含量偏高 钙含量偏高,多于12mg,并能和Hartnup综合征区别(该征血清钙不高)。 4.有肾脏损害时 可出现相应尿、血化验改变。一般菊糖清除率和马尿酸清除率明显降低,而肾小管磷吸收率也见低下。
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做X线、B超、泌尿系造影、脑电图、脑CT等检查,可发现组织异常钙化影,如脑基底节钙化、肾钙化、肾结石等。
诊断
根据上述表现特点和各种检查确诊。
治疗
1.降钙治疗 宜摄食低钙饮食,有明显高血钙时,应做常规的降血钙疗法,以防不测。 2.抗生素治疗 有继发感染者,宜用抗生素治疗。 3.抑制肠内细菌 间断口服磺胺药(肠道不易吸收的磺胺药)或新霉素,有助于抑制肠内细菌,从而减轻未被吸收的色氨酸的腐败分解。 4.摄食低蛋白饮食 使色氨酸摄取量减少,亦有一定效果。
预后
本病征预后恶劣,目前尚无存活至成年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