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类的第一例新变异型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nvCJD)是于1995年出现的。本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结局酷似克鲁茨非尔德-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克-雅病)和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而且其出现与BSE有密切关系。1982年Prusiner将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病变的一组疾病取名为朊毒体病。
病因
新变异型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nvCJD):按照Stewart和Ironside所下的定义,nvCJD是由于暴露于牛海绵状脑病因子而造成的具有特征性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特点的新的人类朊病毒疾病。 当前的证据强烈支持nvCJD与BSE有因果关系。有关研究人员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nvCJD是BSE的病原学因子在人类造成的疾病。对实验性nvCJD因子的定型研究确定了nvCJD的病原体与在BSE中鉴定的因子相同。 朊病毒或朊毒体的英文名称为prion,来自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即抗蛋白酶的感染性粒子。研究工作中常以PrP即朊病毒蛋白...[详细]
发病机制
为对本病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首先简要回顾CJD和BSE。 1.CJD和BSE (1)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JD):CJD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散发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75岁,多以精神衰退(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判断障碍、平衡及运动障碍等)起病。疾病进展期出现幻觉、意识障碍、谵妄、无欲状、痴呆、肌阵挛、肌强直等。多数病人于发病6个月以内死亡。 本病的病理改变很特别:脑组织呈广泛的空泡样变或海绵状改变,大脑萎缩,神经细胞丧失。电镜研究发现脑内有由淀粉样蛋白质组成的纤丝。进一步研究发现本病病人脑组织内有抗蛋白酶的蛋白质(PrP)。...[详细]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约为9年。Zeidler等对英国的21例nvCJD病例进行的分析表明,病人的平均年龄为29岁(16~48岁);病程的中位数为14(9~35个月)个月。全部病人在病程早期都有精神症状(最常见的是抑郁),13例在早期曾到精神科医师处就诊;8例在早期即出现感觉方面症状。全部病例出现了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大多数病人临近疾病末期时出现无动力型哑。多数病例有脑电图异常,脑的影像检查可示非特异性异常。 nvCJD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异常、感觉异常和共济失调,以后出现痴呆以及散发型CJD进展期的其他症状,但病人的年龄偏小,而病程相对长。
并发症
以后出现痴呆和运动障碍。
实验室检查
以下试验有辅助诊断意义: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enolase≥35ng/ml,胶质蛋白S-100≥8ng/ml,以及所谓14-3-3蛋白质和tau蛋白阳性,则在临床表现与本病相符时,十分支持本病的诊断。 2.扁桃体活检 有报告表明,对扁桃体活检组织标本以针对PrPsc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检查,可以做到早期诊断BSE,但用这样的方法能否诊断nvCJD,尚未确定。
其他辅助检查
应做脑CT和脑电图等检查。 1.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异常,但在任何一例都未见到CJD的典型周期性综合波。 2.脑的影像检查 脑的影像检查通常正常或示非特异性异常。虽有人报告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扫描(SPECT)技术对nvCJD的诊断颇有帮助,但并不是本病特异的。
诊断
本病确定诊断以及与散发型CJD鉴别要靠对脑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对临床病例脑活检是难以做到的。其他实验室检查尚不能做到确定诊断,但对诊断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治疗
无论对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还是对新变异型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目前尚无特异治疗。一旦诊断确立,应对病人进行全面对症及支持治疗。
预后
目前本症几乎是不治之症,任何免疫抵制剂或增强剂无效。
预防
本病的控制在于采取措施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加入反刍动物的组织,在屠宰或炼脂操作程序中采取措施保证灭活所有受了感染牲畜的朊病毒。控制nvCJD还包括通过禁止食用动物的各种组织来减少对BSE因子的暴露。全国以及全世界对BSE和nvCJD的监测也对限制本病有益。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联盟(EU)的有关机构为防止BSE对人类的传播,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要求,其中包括上述措施,以及对牛不同组织传染性的分级。根据其要点可以认为,食用牛乳、乳制品、牛肉等均不至引起本病的发生。但过去当地市场上曾有用牛骨(包括脊椎骨,很可能包括脊髓)不经高温处理而制成的调味品,这类食品有可能传播本病。虽然至今为止,尚无任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