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色素荨麻疹(urticaria pigmentosa)是肥大细胞增生病(mast cell disease,mastocytosis)中的一个类型,即良性泛发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以皮肤的色素斑丘疹、摩擦或划痕后出现风团为特点。
病因
不明,有遗传倾向,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皮肤局部的肥大细胞增殖或聚集引起。
发病机制
以真皮内有多数的多形性肥大细胞浸润为特点。此种细胞可呈肿瘤样排列,在亚甲蓝或姬姆萨(Giemsa)染色后,可见胞浆内充满深染的大颗粒。 在系统化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类型中,不但有皮肤的改变,还可见肝、脾和淋巴结增大。骨骼虽无症状,但长骨X线片显示囊肿状改变,骨髓穿刺所得标本,可见肥大细胞浸润,血液及胃肠道也可受累。
临床表现
常见多数色素性斑块、丘疹或结节性损害,数目可多可少,大小不等,直径一般为5~10mm,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色或黄棕色皮损,表面皮肤稍粗糙,可散发或群集,广泛分布,有时出现水疱,尤其在新生儿,小婴儿及疾病早期较多见,多见于躯干,少数在四肢。在机械性刺激下,可出现风团,皮肤损害处发红并高出皮肤。少见为疣状损害,多位于鼠蹊部、耳后、腋下及颈部。发生黄色结节时可彼此融合,类似脂黄疣。单个性肥大细胞瘤也不少见,约占10%,主要发生在婴儿,生下即有或生后不久出现棕色斑或黄褐色斑块或结节,表面似橘皮或橡皮,并可有水疱,大疱,至儿童期,可自行消退。 一般发病缓慢,有轻痒,少数患儿合并系统疾病,常伴有...[详细]
并发症
合并系统疾病,可伴心动过速、低血压、呕吐、腹痛、腹泻等。可合并幼年黄色肉芽肿。
实验室检查
应做血、尿、便常规检查,注意有无嗜酸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增高,大便有无虫卵。应做血清补体检查,有无低补体血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有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及皮肤病理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必要时应做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
诊断
根据发病早,典型的皮肤损害,摩擦等机械刺激出现风团,结合皮肤组织病理,不难诊断。必要时做X线骨及淋巴结穿刺检查,以确定有无系统性病。
治疗
以对症疗法和预防继发感染为主。抗组织胺类药物及抗色胺药可止痒,缓解症状。对影响美观的结节可用冷冻和电解治疗。单个肥大细胞瘤可手术切除。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青春期大多自愈。极少数病例波及重要器官及发生恶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时,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