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波-杰综合征即皮肤黏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指胃肠道有散在息肉,同时口周及手足有多发黑色素痣。此病少见,男女发病率相等,约有一半病例有家族史。
病因
色素斑与息肉的关系尚不明确,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有很高的外显性。
发病机制
息肉为多发性,数目远比家族性者为少。息肉可散发于全消化道,以空、回肠发病率最高,占90%以上,极少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结肠。息肉大小差异明显,小的数毫米,大的数厘米,多有蒂,蒂内有肌肉成分,因此可竖起,息肉表面不光滑,顶部可糜烂或出血。本综合征的癌变率较低,在1%~3%。常因引起肠套叠及贫血而需手术。 息肉显微镜检可见由正常腺体、上皮细胞和固有膜内增生分支的平滑肌组成,一般认为是良性腺瘤,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错构瘤(hamartomas)。 此类病人伴有皮肤及黏膜色素斑,两者的关系不清楚。黑色素斑多分布于唇、颊黏膜、舌、齿龈、硬腭、手掌、跖底、手指、足趾表面,颜色可以是棕色...[详细]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上有色素斑沉着,伴有典型反复发作的痉挛性腹痛,为其主要症状。痉挛性腹痛多由肠套叠引起,可伴有血便,腹痛时可摸到腊肠样肿物。肠套叠多为暂时性的,有的可以自行复位,隔数年或数月后可再次发作。病人多有低色素性贫血,发育营养差,经常头晕。
并发症
可并发肠套叠、贫血、营养障碍等,偶可见引起完全性肠梗阻者。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发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检查潜血阳性。 血象检查特点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数量减少,且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红细胞体积以小者为多,中心浅染。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正常,12~25(参考值27~31f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50~80(参考值80~98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240~300(参考值320~360g/L)。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钡灌肠 发现小肠多发性息肉。 2.内镜检查 纤维十二指肠镜、小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诊断
依据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及反复发作的痉挛样腹痛,结合实验室检查及X线、内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可确诊。息肉多发生于小肠,其次为十二指肠,也有报道发生于胃、食管和阑尾者。 根据临床症状和口唇、牙龈等部位出现黑斑,再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息肉。
治疗
确诊后以保守观察为主,有贫血者,应予以矫正。有以下情况时手术治疗: 1.经常有阵发性腹部绞痛,经保守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2.肠梗阻或肠套叠不能自行缓解。 3.大量失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保守治疗不能控制或贫血不能矫正。 4.不能排除恶变可能。手术多不切除肠管,肠套叠复位后只切肠取息肉。有时须作多处切开摘除息肉。
预后
本病平时多无症状,或偶有轻微腹痛不适,但对其并发症,肠套叠、肠梗阻、便血等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误时亦可造成死亡。临床上其恶变倾向虽低,用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J综合征的病人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18倍,故应一生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