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气胸(pneumothorax)指胸膜腔内蓄积有气体,若同时有脓液存在,则称为脓气胸(pyopneumothorax),二者病因与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故合并叙述。从早产婴到年长儿均可见。可为自发性气胸或继发于疾病、外伤或手术后。
病因
当胸膜腔和外界大气有交通时如胸廓外伤或手术,空气经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时,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泡破裂或支气管胸膜瘘,空气从气道或肺泡逸入胸膜腔均可造成气胸。 1.自发性气胸 原因不明,较常见于青年及年长儿童,容易复发,有报告复发率高,约有1/3~1/2病人在同侧再次自发气胸。偶可呈家族性。 2.继发性气胸 多发生于下列情况: (1)穿透性或非穿透性外伤,由于支气管或肺泡破裂。小儿胸外伤多发生于车祸或自高处摔下。外伤伴有肋骨骨折及穿透性损伤,累及脏层胸膜时多伴有血胸。 (2)各种穿刺如胸膜穿刺或肺穿刺时,针灸时进针太深均可引起气胸发生。 (3)手...[详细]
发病机制
肺内压力持续性增高致新生儿肺泡破裂;年长儿童肺表面干酪样病灶、肿瘤所致肺组织坏死、液化等因素,均可导致肺泡破裂,形成支气管胸膜瘘而发生气胸。胸壁穿透性创伤与胸外科手术损伤,引起气胸。由于大量的或持续不断的气体漏出,增加了胸膜腔内的压力,如超过大气压时,则称谓“张力性气胸”,此时患侧肺受压而萎陷,而对侧肺则过度膨胀,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
气胸的症状与起病急缓、胸腔内气量多少、原先肺部病变范围大小、气胸的类型等有关。一般而言气胸大多是突然发生,症状较凶险,气胸症状及体征依胸腔内气量大小及是否张力性而异。多在原有疾病基础上突然恶化,出现呼吸加快及窘迫,因缺氧小儿表情惶恐不安。婴幼儿气胸发病多较急重,大都在肺炎病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小量局限性气胸可全无症状,只有X线检查可以发现。如果气胸范围较大,可致胸痛、持续性咳嗽、发憋和青紫,出现呼吸减弱,胸部叩诊鼓音及病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如果用两个钱币在背上相击,在胸前听诊可闻空性响音。如果支气管瘘管继续存在,呼吸音可呈空瓮性。胸腔内大量积气,特别为张力性气胸时,可见肋间饱满,隔肌下移,...[详细]
并发症
本病常继发于各种肺部疾病之后,重者可发生低心搏出量休克、张力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危象;脓气胸可发生粘连性胸膜炎。
实验室检查
由于大多气胸因感染所致,故血白细胞多较高,脓气胸时更为显著。
其他辅助检查
胸部摄片,可发现无临床症状的小量积气。若气量较多,则显示患侧肺被压缩,纵隔及心脏移向健侧。脓气胸可见有脓液平,体位变动时透视,变化更为明显。X线正及侧位透视和拍片可协助诊断,可见萎陷之肺边缘即气胸线,压迫性肺不张的肺组织被推向肺门呈一团状。气胸部分呈过度透明,不见任何肺纹理,但在新生儿气胸可位于前及内方而将肺组织推向后方。后前位照不见气胸线,或仅在肺尖可见肺外线有少许气胸影像,而气胸呈一透明弧形影,凸面向外,在透亮弧形圆边外,可见到致密的萎陷肺阴影。张力性气胸时可见气管及心脏被推向健侧,横膈下移(图2)。...[详细]
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不难,再结合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新生儿气胸有时诊断困难,用透光法可查出患侧透光度增加以协助诊断。
治疗
小容积的气胸,如气胸占胸腔容积不到20%,不治疗经过1~2个月空气即自行吸收。大容积的气胸可吸纯氧1~2h造成胸膜腔及血液的氧梯度差增大,有利于气胸吸收。气胸量较大引起呼吸困难时,应行胸腔穿刺抽气急救,然后采用闭式引流。对于张力性气胸如果一般闭式引流仍不能奏效,则可施行胸腔连续吸引法引流。当有支气管胸膜瘘存在时,吸出空气不宜太勤,以便瘘管早日愈合。对于胸膜疾病在保守治疗失败后,无手术条件者,如复发性气胸,行胸腔镜介入治疗是有效而实用的方法。该方法较为安全,病人能够耐受。
预后
预后依病因、有否支气管胸膜瘘及是否张力性气胸而异。限于局部的气胸,空气能逐渐吸收。大量的气胸如能诊断及时,正确治疗一般皆可治愈,惟张力性气胸属危重急症,处理不当可致死亡。有支气管胸膜瘘时气胸或持续日久或合并脓胸,预后较差。
预防
气胸多为继发,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葡萄球菌性小儿肺炎常见的并发症为脓胸、气胸、脓气胸,应积极预防。在人工通气CPAP 时,应注意预防本病的发生。婴幼儿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流行季节不到公共场所去。小儿患病要做到早诊早治,做好儿童的计划免疫,特别是麻疹活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注射,以减少继发肺炎的发生。积极提倡母奶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积极预防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提倡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小儿衣着不过厚或过薄,婴儿不要包裹过紧,平时居室内要每天定时开窗换气。加强早产儿及体弱儿(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保健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