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种复杂的止血功能缺陷的出血性疾病。1926年Erik von Willebrand首次报道本病,认为是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管异常所致。现已明确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质或量的异常引起vWD,伴有因子Ⅶ促凝血活性(Ⅷ∶C)降低。临床上有程度不一的皮肤黏膜出血倾向,血小板黏附性降低,出血时间延长。
病因
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因von Willebrand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发病机制
vWF是一种多聚体糖蛋白,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上,长180kb。它由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储存在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和血小板α颗粒中。内皮细胞合成的vWF大部分以持续性方式分泌,vWF分子多为二聚体和小的多聚体,可能是因子Ⅷ的载体。另一种受理化因素(如凝血酶、组胺、纤维蛋白等)调节分泌的vWF主要是大的多聚体,与基质有强的结合能力,在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浆中因子Ⅶ和vWF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vWF作为因子Ⅷ的载体,使其结构保持稳定,与vWF结合的因子Ⅷ也易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加速凝血酶的形成。vWF减少时,因子Ⅷ的降解加...[详细]
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 大多数患儿自幼即有出血倾向,出血严重程度与疾病的类型、vWF质或量的异常有关。多以皮肤黏膜尤其是鼻、齿龈出血为主。外伤、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术后有过度出血。女性青春期可有月经过多。3型vWD患儿可有关节、软组织出血,极少数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反复出血患儿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出血倾向随年龄增长可自行减轻。 2.临床分型 根据vWF交叉免疫电泳结果,vWD分为量或质的异常,前者为1型,后者为2型。2型又分4种亚型:血浆中大和中等大小多聚体缺乏者为2A型;缺乏大多聚体且与血小板GPI b亲和性增加为2B型;vWF与血小板GPI b结合力降低为2M型;与因子Ⅷ结合力降低者...[详细]
并发症
可并发贫血;过度出血可并发休克;可并发关节软组织出血;偶有并发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者。
实验室检查
vWD部分患者可完全正常。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检验结果也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重复检测。 1.出、凝血检查 血小板计数及形态正常,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或延长,出血时间(Ivy法)延长,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 2.血浆中凝血因子检查 vWF∶Ag减低或正常,因子Ⅷ降低,部分2型vWD正常。 3.血小板功能检查 血小板黏附率降低或正常,vWF∶RcoF减低,2N型多正常。 4.排除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5.实验室分型检查 (1)vWF交叉免疫电泳,除1型外,其他类型可出现异常免疫沉淀图形。 (2)瑞斯托霉素...[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选择必要的检查,如B超和X线检查等。
诊断
根据皮肤黏膜出血史,创伤或手术时有过度出血倾向,女孩有月经过多史,有家族史者符合常染色体遗传规律,应考虑本病的可能。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形态及计数正常,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或延长,出血时间(Ivy法)延长,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对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聚集反应降低或不聚集,vWF∶Ag减低或正常,因子Ⅷ降低或正常,vWF∶RcoF减低或正常可明确诊断。RIPA、vWF交叉免疫电泳及vWF∶Ag多聚体分析有助于vWD分型。
治疗
治疗目的即纠正出血时间和凝血异常,提高血浆中vWF和因子Ⅷ水平。因出血时间只与大分子多聚体有关,因此vWF的来源及多聚体组成成分非常重要。 1.患儿需加强护理 避免外伤,禁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抗血小板药物,慎用抗凝药及溶栓类药物。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2.局部止血 体表局部出血可压迫止血或配合冷敷。鼻出血或创伤性出血时,可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或蘸有新鲜血浆的纱布压迫或填塞出血部位。 3.替代治疗 首选冷沉淀物,常用的还有新鲜血液、新鲜血浆及新鲜冰冻血浆。这些血液制品都含有vWF和因子Ⅷ,具有相同的止血效果。冷沉淀物10U/kg或新鲜血浆每天10...[详细]
预后
轻型vWD出血症状轻,较少发生严重出血,预后较好。通过对vWD的准确诊断,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严重出血已比较少见,患儿可以过相对正常的生活。而3型vWD患者出血严重,少数发生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预防
同遗传病防治方法。加强异常染色体、基因携带者的检测,对有患者家族中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确定其中病人和携带者,并对他们进行有关本组疾病的遗传咨询,了解遗传规律。对家族中的孕妇要采用基因分析法进行产前诊断,如确定胎儿为患者,可及时判断预后和正确给以处理。 预防出血应自幼养成安静生活习惯,以减少和避免外伤出血,尽可能避免肌内注射,如因患外科疾病需做手术治疗,应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