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型又名莫尔奎(Morquio)综合征、骨软骨营养不良、畸形性软骨营养不良、非典型性佝偻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躯干明显变短矮小畸形,股骨头和髋臼呈进行性改变,关节肿大,肌肉韧带松弛。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发病,男稍多于女。Morquio(1929)首先描述了黏多糖贮积症Ⅳ型,并发现其特征为侏儒及严重骨骼畸形。此后,文献中不断报道新的病例,并发现尚有骨骼外表现,如角膜浑浊、主动脉瓣病变。Pendrini(1963)证明本病尿中有大量硫酸角质素,并将其分类为黏多糖贮积症Ⅳ型。
病因
本病的病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是硫酸软骨素-N-乙酰己糖胺硫酸酯酶缺乏,尿中排出的黏多糖以硫酸角质素为主。该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在正常细胞内,这种酶水解N-乙酰己糖胺-6-硫酸键,对水解4-硫酸键也起一定作用。这种酶对6-硫酸键的特异性发生在硫酸角质素和软骨素-6-硫酸,故此酶缺乏时,可致这两种黏多糖成分沉积于组织细胞,并造成细胞功能障碍。 病理:骨和软骨在显微镜下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软骨细胞肿胀,含有大量酸性黏多糖,并有软骨组织局灶性坏死。肝脏库普弗细胞有包涵体。在脑神经元细胞内由于酸性黏多糖沉积,可引起变性和肿胀。
临床表现
一般在4~5岁时因走路困难并出现脊柱畸形方被发现。身材矮小主要是脊柱变短,而肢体相对过长,站立时手可伸至膝部。关节肿大,以腕、膝部为著,呈球形。但没有黏多糖贮积症Ⅰ、Ⅱ型的关节强直。膝内翻,扁平足,两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弯曲畸形,形成半蹲姿势。腕、手、踝和趾关节因肌肉韧带松弛而表现为活动过度。这些外表畸形均有特殊诊断意义。智力一般正常,面部改变为鼻梁塌陷,两眼距离增宽,牙齿不整齐。肝脾肿大少见。角膜浑浊的发病年龄较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为迟,一般在10岁左右出现明显症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发生在10岁左右,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然而,多数病人死于20岁之前。
并发症
脊髓受压迫可引起痉挛性截瘫及呼吸肌麻痹。
实验室检查
中性粒细胞内可见异染性黏多糖颗粒,但在早期可无此颗粒。尿中出现过多的硫酸角质素为其特异性改变,有时可高达45mg/L,对临床和X线表现均不典型者,有助于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 以脊柱、骨盆、手和腕骨改变为常见,而且具有特征性。 1.脊柱 椎体普遍变扁平,横径及前后径均增加,胸椎较腰椎明显。椎间隙相对增宽,椎体表面不规整,前部上、下角常缺损,以致椎体呈楔形变或中部前突呈舌状。这些典型改变常见于下胸、上腰部,而下部腰椎则趋正常。腰1或腰2常发生脊柱后突畸形,椎体变小并略向后移位,很像被上下椎骨强力挤出。腰椎侧位片可见椎弓根变长,以致椎管前后径增大。肋骨趋平直变宽,脊柱端变细,颇似船桨状。 2.骨盆 髂骨翼呈圆形,可有缺损,基底部窄而长,髋臼浅,髋臼角增大,上缘不规整。股骨头变平,骨骺碎裂,边缘不规整。股骨颈干角逐渐消失...[详细]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本病。
治疗
同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对脊柱弯曲及胸腰椎压迫脊髓者,可施行手术矫正。对其他症状,也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预后
较好,多能活到成人。多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多数病人死于20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