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阴结核非常罕见,偶尔可继发于严重的肺、消化道、胸腹膜或内生殖器官的结核。病人常无典型症状,需依靠辅助诊断方法确诊和进行鉴别诊断。
病因
外阴结核多由内生殖器结核或肾结核而来,也可由痰液或性交等外界接触而感染(原发性外阴结核)。少数外阴结核可能找不到原发结核病灶。儿童外阴结核多因父母有结核病而接触感染。体内结核病灶的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淋巴系统或邻近结核病灶直接传播接种于外阴皮肤黏膜。当内脏有活动性结核、同时病人对结核菌抵抗力低下时,机体排泄物中的结核杆菌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损伤而感染腔口。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常见巨噬细胞及干酪样坏死。脓液涂片或培养可发现嗜酸性杆菌。结核杆菌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在良好条件下,仍生长缓慢,18~24h才能繁殖一代(一般细菌平均20min繁殖一代)。病原菌为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两种,前者首先感染肺部,后者则先感染消化道,然后再分别通过各种途径播散到机体其他部位,包括外阴。腹股沟淋巴结受累时可化脓,以后形成瘢痕。由于配偶有附睾结核或肾结核而由性交传染的病变常发于阴唇系带。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变应性、侵入细菌数量的多少以及其毒性的强弱与发病的轻重有关。
临床表现
外阴结核分为溃疡及增生两型。外阴部常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外阴结核好发于小阴唇或前庭黏膜,发展缓慢。溃疡型者初起为红色丘疹,或为一局限性小结节,但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边缘软、薄而不整齐。或呈较硬的椭圆状溃疡,溃疡基面凹凸不平,苍白色肉芽组织覆盖着黄色干酪样物质。病变可扩散至会阴、尿道及肛门,可以形成瘘管,并使阴唇变形。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或继发外阴及下肢淋巴水肿。外阴结核本身不引起疼痛,但摩擦或尿液刺激可诱发剧痛。增生型者似外阴象皮病,外阴肥厚肿大,小便困难,性生活不便或性交疼痛。
并发症
常伴发内脏结核,如肺结核、肾结核、不孕症。
实验室检查
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结核菌试验阳性、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活动期血沉快。病理组织学检查如切片中见到结核性病变即可确诊。但如无结核性病变而有巨细胞体系存在也不能否认无结核存在,需经3个月后再复查如经3次内膜检查均为阴性,可认为内膜无结核存在。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 胸部X线拍片:必要时作胃肠系统及泌尿系统拍片,以便发现其原发病灶,但有些病人在患生殖器结核时,其原发病灶已愈合。
诊断
外阴部发生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而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者,应疑诊为外阴结核。确诊主要依靠分泌物涂片找结核杆菌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
1.全身治疗 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近年采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将疗程缩短为6~9个月,取得好的疗效。常用抗结核药物如下: (1)利福平: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其作用似异烟肼,较链霉素、乙胺丁醇强,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常与异烟肼、乙胺丁醇联合使用,可加强并延迟耐药的产生。口服吸收达90%~95%,半衰期长达2~5h,有效血清浓度维持6h。450~600mg/d,早饭前顿服,便于吸收。不良反应轻,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对孕妇有引起胎儿畸形的潜在可能性,故妊娠早期忌用。 利福定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详细]
预后
经过认真系统全面治疗,无不良预后发生。
预防
早期做好预防接种。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结核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