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妇科
- 别名: 巴多林腺癌 Bartholin gland carcinoma 巴多林氏腺癌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多见于老年妇女、年轻患者较少见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前庭大腺所发生的癌瘤较少见。前庭大腺的原发癌(carcinoma of Bartholins gland)50%以上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占30%左右。发病年龄通常比外阴鳞癌年轻10岁,5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
病因
前庭大腺癌病因不明。10%的患者以往有前庭大腺炎的病史,有人认为可能与外阴、前庭大腺感染有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报道12例前庭大腺癌中2例外阴肿物分别有5年、15年病史,近年逐渐肿大,可能系巴氏腺囊肿继发感染,最后癌变。
发病机制
临床所见为一坚实硬块,好发于左侧,位于小阴唇内侧深部,长大时可延伸到阴唇和阴道下部。有时为囊性有压痛的肿块。前庭大腺癌通常是局限性的,切面苍白、分叶状。晚期出现溃疡,常常合并感染,分叶中有黏液和脓液。 镜下前庭大腺的组织类型有多种,由于癌可发生自腺泡或导管部分。导管的上皮是多样的,小导管为复层柱形上皮,大导管为复层移行上皮,开口处为鳞形上皮。因此前庭大腺癌的组织类型也多,有腺癌、鳞形细胞癌、移行细胞癌、腺角化癌、腺样囊性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以腺癌和鳞形细胞癌较为多见。组织学上腺体和细胞多数分化不良,肿瘤通常产生大量黏液。有乳头状,分化低的筛孔状和实质性的结构,大多细胞有黏液分泌,多数在...[详细]
临床表现
由于前庭大腺癌位置较深,故早期无症状,往往误诊为前庭大腺炎。如为绝经后妇女出现前庭大腺肿大,必须首先除外恶性肿瘤。前庭大腺癌最常见症状为阴道疼痛和肿胀,有硬结。中晚期患者前庭大腺肿物溃破,出现溃疡,合并感染可出现及伴有脓肿、渗液或流血。癌灶向周围浸润累及阴道直肠隔或会阴,可有阴道或会阴的疼痛和肿胀。 体检时,于阴唇下1/3可见肿胀,能触及深部硬实、呈结节状的肿块,表面皮肤完整。随着肿瘤发展,肿物溃破感染,浸润阴道或会阴,腹股沟淋巴结由于癌的转移而肿大。同时出现双侧原发性前庭大腺癌者极为罕见。
并发症
破溃后合并感染。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分泌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盆腔淋巴结CT扫描、淋巴造影检查。
诊断
诊断标准为: 1.肿瘤解剖学部位在小阴唇深部。 2.肿瘤表面上皮常完好。 3.镜下在肿瘤周围组织中可找到前庭大腺组织,如见到它过渡到癌组织,则证据确凿。 4.肿瘤为腺癌,尤其是分泌黏液的腺癌。 5.肿瘤累及前庭大腺的大部分,并在组织学上符合前庭大腺。 6.其他处无原发肿瘤。晚期肿瘤表面溃烂,周围残留的正常腺结构找不到,则较难肯定其来源。 如发现前庭大腺肿大,有出血,必须仔细检查;如为绝经后的妇女出现前庭大腺肿大,必须首先考虑除外恶性肿瘤。对40岁以上的妇女,如发现前庭大腺肿大,有出血,必须仔细检查;如为绝经后的...[详细]
治疗
前庭大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中晚期病例应综合应用抗癌化疗和放射治疗。 1.手术治疗 术式应作根治性外阴切除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外阴切除包括外阴广泛切除和部分肛提肌、坐骨直肠窝脂肪和受累部分的阴道壁广泛切除。因前庭大腺癌可不经腹股沟淋巴结而转移到盆腔深部淋巴结。因此可考虑常规作同侧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前庭大腺的腺样囊腺癌恶性程度稍低,早期患者可考虑仅作广泛性外阴切除术。 2.抗癌化疗 有效药物为顺铂(DDP),卡铂(carboplatin)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凡对其他部位的黏液腺癌有效的药物,对前庭大腺癌也有效。...[详细]
预后
前庭大腺癌总的生存率与病期有关,I期病例[病变直径≤2cm,局限于外阴和(或)会阴;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达80%。切除不彻底的前庭大腺癌常会局部复发。由于前庭大腺癌位置较深在,比外阴鳞癌更易出现腹股沟和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导致预后不良。
预防
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