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OGCT)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卵巢肿瘤分类中将原通用名卵巢内胚窦瘤改为卵黄囊瘤。因为其可将几种不同病理形态的亚型包括在内,而内胚窦瘤意味的病理形态比较局限,但仍保留“内胚窦瘤”这个名词为卵黄囊瘤的同义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及协和医院的资料,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OGCT)中卵黄囊瘤的发生率居首位。在总数分别为238例及166例OGCT中,纯型卵黄囊瘤分别为31.9%及42.2%。北京协和医院尚有混合型卵黄囊瘤30例,纯型及混合型共100例,占总OGCT的60.2%。据国外的报道,在OGCT中...[详细]
病因
卵巢卵黄囊瘤病因尚不明了。
发病机制
1.大体 卵黄囊瘤几乎均为单侧性,右侧略多见;双侧者多为转移所致。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直径多超过10cm;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有包膜;有时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浸润。切面以实性为主,粉白或灰白色,湿润质软;常伴有含胶冻样物质的囊性筛状区,呈蜂窝状;出血、坏死常见。 2.镜下 卵黄囊瘤具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学结构,包括: (1)微囊性结构:又称网状结构,最多见。由扁平或星芒状瘤细胞形成疏松的网状和小囊或微囊结构,低倍镜下似蜂窝状(图1),但高倍镜下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 (2)内胚窦样结构:又称Schillei-Duval小体。由立方或柱状的瘤...[详细]
临床表现
由于卵巢卵黄囊瘤增长快,又易有包膜破裂及腹腔内种植,故常见症状有腹部包块(76%)、腹胀、腹痛(50%)及腹水(86%)。肿瘤坏死、出血可使体温升高,而有发热症状(50%)。少数患者尚因有胸腔积液而气憋,但胸腔积液并不意味着胸腔转移。有的于手术后10~14天消失,有的死后尸检也找不到胸腔器官内有转移,似为麦格征。患者的卵巢功能一般都很正常,少数患者有短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病前生育功能一般也正常,已婚者多数有过妊娠分娩。有个别患者发现肿瘤时同时合并妊娠。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故从开始有症状至就诊时间都很短。45%不超过3个月,64%不超过半年。 患者就医时肿瘤局限在卵巢者仅为...[详细]
并发症
卵巢卵黄囊瘤的转移发生率高。北京协和医院1978年以前收治的42例卵黄囊瘤中,来院治疗时80%已有转移。其中绝大多数为盆腔或腹腔腹膜种植,前者占转移的93%,后者占68%。盆腔腹膜包括子宫直肠窝、膀胱反折、盆壁腹膜、子宫浆膜面及对侧卵巢表面等,腹腔腹膜包括大网膜、前后腹壁腹膜、肝表面及肠系膜等。1978年以后,在对卵巢卵黄囊瘤曾进行淋巴结清扫或部分切除的32例中,有淋巴结转移7例,占21.9%。Gershenson(1983)报道的卵黄囊瘤15例临床Ⅲ期者,有3例发生腹膜后淋巴转移,占20%。而曾作尸检的6例中有3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占50%。故肿瘤转移的途径除了直接浸润及种植扩散外,也有...[详细]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放射免疫检测。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在病理检查。
诊断
卵巢卵黄囊瘤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一些特点,如发病年龄轻、肿瘤较大、很易产生腹水、病程发展快。若警惕到这种肿瘤的可能性,则并不难诊断。特别是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可以起到明确诊断的作用。卵黄囊瘤可以合成AFP,是一个很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放射免疫检测方法对测定血清内AFP的敏感度极高。有时在混合型殖细胞肿瘤内的卵黄囊瘤成分非常少,必须作连续切片或反复切片才能发现极小块肿瘤。血清内AFP都有升高现象。北京协和医院纯型及混合型卵黄囊瘤100例中,手术前血清内AFP都有升高,无一例假阴性。因此血清AFP检测对卵巢内胚窦瘤有明确诊断的意义。
治疗
1.手术治疗 (1)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卵巢卵黄囊瘤患者就医时,50%~80%已有卵巢外肿瘤转移。而转移绝大多数局限在盆、腹腔内脏器的表面。淋巴结亦可有转移。肿瘤又常为单侧性,故手术范围应包括卵巢原发肿瘤、大网膜及盆腔内种植瘤切除。Gershenson(1983)组41例卵黄囊瘤26例作单侧附件切除者,有17例存活,而15例作双侧附件切除者仅有4例存活。因此作双侧附件切除,将对侧正常卵巢、输卵管也切除并不会对预后带来任何好处。相反,目前联合化疗既然可使患者获治愈的希望,则在选择手术范围时应特别强调保留生育功能。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虽不小,但大多数为小型转移。既然本病对化疗敏感,淋...[详细]
预后
卵巢卵黄囊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在VAC、PVB联合化疗应用以前,预后极差。自从VAC和PVB联合化疗问世以后,存活率明显改进。美国M D Anderson癌瘤研究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两个单位卵黄囊瘤治疗后的持续缓解率,在未采用VAC及PVB联合化疗以前分别为17.6%及7.1%;而采用VAC及PVB联合化疗以后,存活率显著上升,达75%及78.6%。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0例卵巢卵黄囊瘤,以Berkson Gage生命表计算法,统计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存活曲线及存活时间,可以看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后的存活率截然不同,采用VAC及PVB联合化疗后初治病例的存活率为85.2%,复发病例的存活率为45...[详细]
预防
定期做好高发人群的筛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