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核性阴道炎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阴道炎症性疾病。结核性阴道炎是属于生殖器结核的一种表现形式,多为继发感染,由于本病病程缓慢,表现形式不典型,故易被忽视。
病因
结核性阴道炎主要来源于肺结核、腹膜结核,引起结核性阴道炎有3种原因和途径: 1.血行传播 患者有活动性肺结核、肾结核或骨结核病史,通过血液播散而来。 2.直接蔓延 由严重的盆腔结核下行性感染宫颈、阴道而致。 3.原发性感染 因男性患严重的睾丸结核、精囊结核或溃疡性淋巴结结核。通过性交直接感染女性阴道而致。
发病机制
结核性阴道炎病原菌为抗酸性结核杆菌,根据结核菌的代谢、生长特性,将在结核病灶中的结核菌群分为4类。 1.A群 早期活跃的结核菌。在早期活跃病灶中大量存在于细胞外。 2.B群 随着病情进展生长于酸性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内。量较少。 3.C群 是在中性干酪病灶中繁殖缓慢或间歇繁殖。 4.D群 呈休眠状,完全不繁殖。 以上4群结核菌对抗结核药物呈现不同反应,D群结核菌对任何药物不起作用,只能靠机体的免疫功能加以清除,或细菌自身死亡。
临床表现
结核性阴道炎不少患者外观正常,无明显不适主诉。部分阴道结核患者常主诉阴道不适、疼痛、触痛,阴道有白色或棕黑色分泌物。病情较重者可有食欲不佳、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继发于肺、腹膜、肠、关节等脏器的结核以及泌尿系统的结核,因此在症状中可有其他脏器所引起的症状如胸膜痛、腹痛、尿频、血尿等。当同时伴有生殖器其他脏器的结核如输卵管、子宫结核等时,可有不孕、下腹坠痛,月经异常、白带为大量脓性或浆液性白带等症状。病灶常有两种形态:即溃疡型与增生型。病变初期常呈局部浸润、肿大,以后逐渐变成溃疡。常呈多发型,溃疡基底呈黄色,可有颗粒状突起,局部可有触痛。溃疡愈合后则形成瘢痕而致阴道狭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破后...[详细]
并发症
合并其他病菌感染。
实验室检查
1.阴道分泌物涂片寻找抗酸性结核杆菌。 2.病理组织学检查。 3. 结核杆菌的培养与动物接种,观察阴道分泌物结核杆菌培养到达2个月时有无阳性结果;或将这些分泌物接种至豚鼠腹壁上,6~8周后解剖检查,如接种部位的周围淋巴结找到结核菌,则可确诊。本法有一定技术条件要求,所需时间长,尚难推广使用。 4.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PCR扩增结核杆菌DNA诊断是一种较灵敏、快速的方法,但判断结果要考虑与病程有关。 5.其他检查 如结核菌素试验,一般阴性表示未曾遭受结核感染。阳性表示曾有结核感染,强阳性提示体...[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诊断 包括胸部X线、腹部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 2.子宫、腹腔镜检查。
诊断
结核性阴道炎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核病史、妇科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病灶渗出物涂片或培养找到抗酸性结核杆菌可确诊。还可通过细菌培养进行诊断。由于病人多缺乏明显症状及体征,诊断有时存在困难,为了提高诊断率,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及结核接触史,当病人有不孕、月经过少、闭经、下腹痛、盆腔炎症状、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首先考虑生殖器结核,并进一步检查。另外,近年来发现结核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逐渐上升,因此对老年妇科患者的病史及妇科病更应注意有无结核存在。
治疗
1.一般治疗 慢性消耗性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作用。急性病者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休息3个月,慢性病人可以从事部分轻工作。须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2.药物治疗 外阴阴道结核的治疗与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治疗原则与方法相同。药物治疗应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采用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或加用利福平、乙胺丁醇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方案繁多,目前推行两阶段短疗程方案。 化疗全程分为强化及巩固两个不同治疗阶段是提高化疗效果,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重要措施。强化治疗期目的是抓住结核菌大量繁殖,药物最能发挥杀菌效能的...[详细]
预后
结核性阴道炎除易造成不孕症外无其他不良预后。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性阴道炎者,预后差。
预防
阴道结核多为继发感染,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预防措施与肺结核相同,须加强抗结核的宣传教育,增强体质及营养,加强儿童保健。现防结核组织规定新生儿生后,体重在2200g以上,出生超过24h,即可给接种卡介苗。体重不足2200g或生后未接种卡介苗时,在3个月内可补种,3个月以后的婴儿先作结核菌素试验,如为阴性,可予接种。青春期少女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行卡介苗接种。在结核的活动期应避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