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外阴淋巴管瘤系由淋巴管扩张增生而成,实质并非真正的肿瘤。表现为局限性群集体积小而壁薄的囊泡状肿物,肿瘤为单个或多个,呈灰红色或灰白色囊性结节,极少见,与血管病的区别在于该瘤管腔内含淋巴液。可分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囊性淋巴管瘤。
病因
外阴淋巴管瘤系由淋巴管扩张、良性增生所致。
发病机制
外阴淋巴管瘤(lymphangioma)为淋巴管的畸形或发育障碍,是一种淋巴管的良性过度增生。肿瘤为单个或多个,呈灰红色或灰白色囊性结节、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偶有病变扩大到大部分外阴,甚至阴道。肿瘤表面可呈现水泡,破裂后流出淋巴液。镜下可见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呈囊性扩张的淋巴管,其内层为内皮细胞所覆盖。囊腔内积有淋巴液及淋巴细胞,有时淋巴管瘤还可合并血管瘤成分。临床上虽可分3型,但常混合存在。 1.单纯性淋巴管瘤 是外阴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的淋巴管瘤。质软,可压缩,呈结节状或弥漫性。浅红色或灰白色囊性结节,呈单个或多个。在肿瘤表面有多数成群的草黄色小疱。偶尔小疱破溃而溢...[详细]
临床表现
多见于大阴唇,有时累及整个外阴,这一类的淋巴管瘤多见于儿童。检查时可见外阴皮肤有单个或多个浅红或灰白色囊性结节或疣状物体,大小不一,肿瘤表面可呈现水疱,压之肿物破裂,有淋巴液流出。可伴有皮肤弥漫性肥厚突起。淋巴管瘤一般不会自行消退,通常继续生长而扩大。淋巴管瘤可以生长很大,造成畸形,甚至死亡。 1.单纯性淋巴管瘤 为常见的外阴淋巴管瘤,表现为成簇针头至豌豆大水疱,半透明或乳白色,常排列成线形而似带状疱疹。其质地较软,可单发或多发,肿物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当其增大或破裂时,出现下坠感,从肿物中溢出淋巴液。 2.外阴海绵状淋巴管瘤 呈弥漫性生长,质地较软,表面稍高起,边界...[详细]
并发症
1.外阴水肿 可见于静脉回流障碍,或伴血浆蛋白低下及水、钠潴留等患者。外阴水肿可分为两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水肿,前者因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引起,后者由于全身疾病如恶性肿瘤转移至淋巴结或丝虫病阻塞淋巴管引起。腹股沟或盆腔淋巴清扫术后、淋巴回流受阻及炎症所致淋巴管炎引起循环障碍均可致外阴水肿。临床表现为开始时局部表皮逐渐发亮,压之有凹陷。久之,范围逐渐增大,可从大小阴唇、阴蒂。逐渐扩散至阴阜及会阴。表皮可出现水疱,溃破后流出黄水。对外阴水肿应根据病因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2.外阴静脉曲张 外阴静脉曲张平时可见皮下静脉,若久站者或妊娠后期、静脉隆起,如蚯蚓状盘曲。主要由于循环障碍、血...[详细]
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结合各型临床表现,穿刺后有淋巴液流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充满淋巴液的大小不一扩张淋巴管腔,可以诊断本病。明确诊断需依靠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为手术治疗。有症状或较大的淋巴瘤可手术切除,但手术常不易切净,术时应尽量完整切除淋巴管瘤。 1.单纯性淋巴管瘤 对于肿物较小且无任何自觉症状者,则不需治疗。若肿物过大或表皮溃破时,应手术切除,但不易彻底治愈。对某些局限性病灶,可用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者还可用电干燥、冷冻或激光治疗。 2.海绵状淋巴管瘤 海绵状者常切除不彻底易复发,需要根治性手术。因呈弥漫性生长,质地较软,可压缩,其范围较广,可从外阴部向上伸入阴道,向下延伸至会阴,故手术难度较大,不易彻底切除,术后亦可试用硬化剂治疗。放射治疗对海绵状不敏感。 3.对于囊性淋巴管瘤和小的淋巴瘤可做液氮...[详细]
预后
海绵状淋巴管瘤易复发。
预防
注意定期体检、自检,发现肿块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