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消化内科 
  • 别名: 星状病毒胃肠炎 星状病毒性腹泻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7岁以下儿童多见
  • 相关疾病: 病毒性胃肠炎 

概述

星形病毒胃肠炎是由星形病毒感染所引起的。7岁以下儿童多见,常爆发流行。起病急,临床主要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水样便为主。

病因

星形病毒(astrovirus)是由Madeley和Cosgrove于1975年首先描述并命名的。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28nm±0.5nm,因病毒表面有5~6个星芒状突起而得此名。有5个抗原型。可在人胚肾细胞中生长。

发病机制

与肠腺病毒胃肠炎相同。

临床表现

潜伏期24~36h。表现为轻度腹泻,水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病程1~4天。

并发症

少见。

实验室检查

依赖病原学和血清学来确诊。用电镜或免疫电镜从病人粪便中查见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法从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抗原可确诊。也可用ELISA、R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特别是IgM抗体。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诊断

依赖病原学和血清学来确诊。用电镜或免疫电镜从病人粪便中查见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法从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抗原可确诊。也可用ELISA、R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特别是IgM抗体,利于诊断。

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仅予对症处理即可。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

预防

参见其他病毒性胃肠炎。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