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皮炎芽生菌(Blastomycosis dermatitidis)又称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本病主要流行于北美洲,在英国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少数散发,但患者以往都有居住在美国或接触过本菌污染物的历史。在我国,1989年吴绍熙等曾发现一例留美华裔患皮肤型感染,1999年郭润身等曾报告此病,为本土感染。本病好发于40~60岁男性。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均可表现为化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肺皮炎芽生菌病,皮肤型皮炎芽生菌病,播散性皮炎芽生菌病。结合真菌检查和肺部检查...[详细]
病因
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皮炎芽生菌为双相型菌,有性型称皮炎阿耶洛霉,真学分类属于子囊菌门-爪甲团囊目-爪甲团囊科。
发病机制
本菌可寄生于土壤、潮湿和含有机物的物质上,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均可表现为化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外伤导致原发性皮肤感染。继发性感染由其他病灶播散而来,常呈单个或成群。数周至数月后发展成溃疡性疣状肉芽肿,边缘高起1~3cm,界限清楚,结有紫色痂,少数从其他部位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脑等部位,消化道则很少累及。脊椎、肋骨、胫骨和股骨常累及,表现为骨髓炎、骨膜炎甚至化脓性关节炎,有疼痛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肉芽肿,在早期的溃疡内及晚期的巨噬细胞或组织内均可见到厚壁芽生孢子。根据本病的传播途径、发病部位及病程转归,可分为4型: 1.原发性肺芽生菌病 由呼吸道吸入真菌孢子引起肺泡炎,巨噬细胞浸润,其后又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脓肿及肉芽肿性损害,有如原发性肺结核或组织胞浆菌病,可有干咳、胸痛、低热、呼吸障碍等症状。日久病情渐重,常可波及两肺,但甚少有空洞形成。X线仅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原发性肺结核样改变,后期则可似肿瘤或其他深部真菌感染。多数病例可以自愈,少数则可转变成播散性芽生菌病。 2.慢性皮肤及骨骼芽生菌病 最常见的是肺外感染。皮损常在身体的暴露部位,...[详细]
并发症
并发骨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脑脓肿和脑膜炎。
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 取脓液、痰、脑脊液等做氢氧化钾涂片可见芽生孢子菌。 2.真菌培养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见骨质破坏及增生。
诊断
可根据临床症状、真菌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
可用两性霉素B(庐山霉素)等治疗。局限性肺部病灶可手术切除。大的脓肿应切开引流,切开前宜先用两性霉素B等治疗,以免病菌播散。有报道酮康唑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尤其是不适用上述疗法者,可试用这类药物。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保护皮肤避免损伤,防止吸入带菌灰尘,避免进入流行地区等,是预防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