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长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 diminuta)是由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长膜壳绦虫)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疾病。
病因
成虫长20~60cm,最宽处4mm,有800~1000体节,头节圆形,有吸盘4个,无头钩。成熟节片有圆形睾丸3个,卵巢叶状分瓣列于中央。虫卵椭圆形,大小60~80μm,壳较厚,内胚膜两端稍隆起,但无丝状体。六钩蚴有穿刺腺一对(图1)。 成虫寄生宿主小肠,脱落的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肠中孵出六钩蚴,然后穿过肠壁至血腔内,经7~10天发育成似囊尾蚴,人或鼠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后,在肠腔内经12~13天发育成成虫。甲虫、蚤类、蟑螂、鳞翅类昆虫、蛆、倍足类等可作为中间宿主。
发病机制
本病成虫主要寄生在鼠类肠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鼠体,被中间宿主如谷甲虫、蟑螂、蚤类等吞食后,六钩蚴通过肠壁进入血腔,经7~10天发育为似囊尾蚴。人因误吞食含似囊尾蚴昆虫而感染。
临床表现
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神经和胃肠道症状,如失眠、头痛、磨牙、恶心、腹胀和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眩晕、精神痴呆或恶病质。
并发症
并发症贫血常见。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色素不同轻度减少,粪便可找到虫卵。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诊断
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即可确诊。
治疗
吡喹酮,15~25mg/kg,顿服,疗效可达98.5%。还可采用槟榔煎剂、氯硝柳胺或甲苯达唑等,须连续治疗3~5天。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灭鼠,做到食前便后洗手,食具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