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毛圆线虫病(trichostrongyliasis)是由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空肠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轻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或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有类似钩虫病症状,出现贫血、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等。毛圆线虫病常与钩虫病混合存在。
病因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圆线虫有30多种。其中感染人体的有东方毛圆线虫(T.orientalis)、艾氏毛圆线虫(T.axei)、短毛圆线虫(T.brevis)、蛇形毛圆线虫(T.colubriformis)、突尾毛圆线虫(T.problurus)、斯氏毛圆线虫(T.skrjabini)和透明毛圆线虫(T.vitrinus)等十余种。我国人体感染的主要是东方毛圆线虫、蛇形毛圆线虫及突尾毛圆线虫。毛圆线虫属虫体纤细如汗毛,淡白色透明,角皮有不明显的横纹,尖端圆钝。东方毛圆线虫雄虫长4.3~5.5mm,宽72~79mm。尾端有交合伞,由左右两叶组成。腹肋细小,侧腹肋及中腹肋粗大,后侧肋狭小,外背肋略...[详细]
发病机制
毛圆线虫成虫寄生于胃下部和十二指肠,也可寄生空肠上段,所引起病理改变不甚显著,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预后及临床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感染程度及宿主营养状态。感染轻者多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者可有乏力、头昏、失眠、易疲劳,常有不同程度的食欲缺乏、腹胀、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大量成虫吸血可出现贫血,如与钩虫病合并者贫血常较重。文献报道,本病可有骨质疏松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减少。
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贫血。
实验室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不超过10%~30%。
其他辅助检查
可采用大便直接涂片,或沉淀法、漂浮法提高检出虫卵阳性率。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
诊断
除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外,粪便查获虫卵即可确诊。可采用大便直接涂片,或沉淀法、漂浮法提高检出虫卵阳性率。大便培养出幼虫更是确诊的依据。临床高度疑似病例,如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即可确诊。
治疗
抗毛圆线虫药物与钩虫病基本相似,常选用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或双萘羟酸噻嘧啶等,用法、剂量、疗程与不良反应见钩虫病。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10~20 mg/(kg·d),顿服或连服2天。对贫血者,应给予铁剂治疗。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
预防
认真搞好粪便管理,人、畜粪均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注意个人卫生,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虫家畜,控制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