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长骨骨干结核(tuberculosis of long bone shaft)很少见,其发病顺序为股骨、胫骨、桡尺骨干、肱骨干和腓骨干。10岁以下的儿童最多,且常为多发。30岁以上的则很少见。
病因
结核杆菌由血循侵犯长骨骨干而致病。
发病机制
长骨骨干结核的病理改变主要以骨膜增生及新生骨为主,溶骨性破坏相对少见,死骨形成更为少见。由于骨干周围肌肉丰富,故脓液一旦出现即被吸收,因而少有形成窦道者。溶骨性破坏多发生于髓腔,偶尔可见于新骨内,可为单发,或者多发。由于骨干结核距骺板和关节端较远,因此其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及关节功能一般无明显影响。
临床表现
在儿童,病变多波及几个长骨干,常并发肺结核或其他骨结核。病人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单发病例的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症状也轻微。早期,局部疼痛和肿胀都不明显,但有局部压痛。仔细触诊可发现骨干变粗。脓液流到软组织内,形成寒性脓肿,但很少有窦道形成。 关节多保持良好的功能,或仅轻微受限。只有当病变向骨端发展侵犯关节后,关节才引起肿胀和功能受限。下肢骨干结核病人,跛行多不明显。
并发症
常并发肺结核或其他骨结核。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平片 主要为X线平片检查,于病变骨干周围可有新骨形成,多呈葱皮样增生。新骨内或髓腔内可有溶骨性破坏区,呈单发或多发,以椭圆形多见,但死骨少见。结核性骨膜炎仅有局限性骨膜增生而不伴有破坏征。 2.其他影像学检查 本病一般勿需做CT及MRI检查,除非病变早期用于鉴别诊断。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及伴发其他部位结核等,再结合X线所见,一般均可诊断。
治疗
本病一般多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但复发率较高。 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并有明显死骨或脓肿者;视病变部位不同,其手术切口和入路应酌情加以选择。显露病变骨干后,先切开骨膜,凿开骨皮质及病变新骨,彻底清除结核样干酪组织及死骨等,而后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内留置链霉素1g,并酌情采取植骨或带蒂肌瓣填充等。
预后
经治愈后,效果良好,一般无关节功能障碍。
预防
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