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沟环畸形在寰椎上并非罕见,占正常人的2%~3%。但由于此种畸形引起椎动脉第三段(Ⅴ-Ⅲ)受压并出现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者并不多见,不足此种畸形者的1/10。
病因
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1.寰椎沟环的发生学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从猿进化而来,此种在猿寰椎上普遍存在的椎动脉沟环实质上是人在进化过程中的退化痕迹。也可以这样认为:当从爬行的猿进化为直立行走的人时,对椎动脉第三段起固定、制动作用的沟环已失去其解剖意义,因此逐渐退化,显示出失用性退变的特征。 2.寰椎椎动脉沟环的分型 (1)全环型:即骨性结构呈环状覆盖于椎动脉沟上方,使椎动脉在其中通过。 (2)半环型:指骨性结构未能完全覆盖椎动脉沟者。其中,以前半环型为多见,后半环型及侧型少见,前、后半环同时存在者更为少见。可为双侧或单侧,左多于右(图1)。 3.沟环与椎动脉发病...[详细]
临床表现
1.头晕 最为多发,发生率可达90%以上。多见于旋颈动作时,过屈或过伸均易诱发,尤其是突然转颈时。 2.猝倒 与Ⅴ-Ⅱ段椎动脉供血不全所引起者机制相似,主要是由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其发生率较前者为低,50%~60%。 3.上颈痛 较为多见,尤其多见于发病早期,发生率达90%以上。疼痛好发于枕颈交界处,且向后枕部放射,多与第1颈脊神经的分布区相一致。 4.眼部症状 较多见,发生率约为80%左右,主要因交感神经末梢受激惹所致。主要表现为眼部痛感、视力模糊及疲劳感等。 5.耳部症状 与前者为同一原因,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及耳痛等,发生率约为6...[详细]
并发症
50%~60%的患者,由于椎动脉供血不全发生猝倒。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片,在侧位片上清晰显示沟环的形态及侧别。CT及MRI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诊断
1.临床症状特点 如前所述,具有其中2或3项即有临床意义。 2.X线平片 可在侧位片上清晰显示沟环的形态及侧别(图2)。
3.旋颈试验 与钩椎关节痛椎动脉受压不同的是,病变部位位于枕颈处,如患者旋颈时用手指压于患侧寰椎横突处并同时使患者仰颈,则可诱发眩晕症状。非十分必要,一般勿需此项检查。 4.CT及MRI检查 均有助于诊断。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可使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其具体要求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基本相似,以枕颈部制动、注意工作休息体位及对症处理为主,必要时可辅以理疗及轻重量(不超过2kg)牵引疗法。 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①症状明显、已影响工作及基本生活、经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者。 ②诊断明确并除外椎动脉其他段供血不全者,尤应注意椎动脉第1段及第2段。 ③影像学检查显示寰椎后弓椎动脉沟处有骨性沟环存在者。 ④全身情况可承担手术、无手术禁忌证者。 (2)术前准备:按枕颈段手术备皮、备血及做其他准备。 ...[详细]
预后
手术治疗操作要求高,但效果较好。
预防
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