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可引起肺部炎症,往往发生在长期住院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患者,病情较重。本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治疗较困难,病死率较高。
病因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人体皮肤、口腔黏膜、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尤其在医院环境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手接触很可能是导致流行的重要传播途径。不动杆菌呼吸道感染来自外源性,亦可为内源性。目前认为主要的还是呼吸道人工管道、雾化器面罩、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等带入的不动杆菌造成呼吸道感染。
发病机制
不动杆菌是一属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1954年归于一个病属即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被感染者多为住院或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者如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放疗时,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人及婴幼儿,细菌在肺泡内、细支气管内繁殖侵袭引起下呼吸道黏膜及肺泡充血、肿胀、炎性渗出、白细胞浸润聚集、化脓性坏死形成空洞及纤维增生。
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40℃,热型不规则。咳嗽剧烈、痰黏稠、黄脓状,在肺部形成脓肿时可见大量黏稠脓痰,每天达数百毫升,少数病人痰中带血,呼吸困难明显。消化道症状常见为恶心、畏食、呕吐、腹泻。本病可多处感染。最多是泌尿道感染,出现尿痛、尿急等症状。 2.体征 继发性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者,多原有基础疾病或呼吸道感染。起病缓慢,在抗生素治疗下仍不见好转,临床感染症状加重,在临床上易疏忽。体征:全身衰竭明显,发绀、气促。有慢性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感染时可有杵状指、贫血面容,胸部体检:呼吸音减低(患侧)及湿性啰音,哮鸣音(两下肺多见),有脓胸时表现为胸腔积液体征,伴有败血...[详细]
并发症
可并发脑膜炎和全身感染。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升高,一般在(10~2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80%~90%,有时有肝功能异常。痰培养检测到不动杆菌。
其他辅助检查
X线胸片肺中下野斑片阴影,少数为大片阴影,片状浓密影中见透亮区,呈多发性。有胸腔积液者见胸腔积液之X线征象。
诊断
主要靠细菌培养,但应注意要确定为不动杆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②连续2次以上痰培养有不动杆菌生长;③不动杆菌为纯培养或优势菌。 临床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怀疑 不动杆菌感染:①机体抵抗力下降的住院患者(ICU),监护病房患者,有人工气道及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的感染或双重感染时;②临床表现似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但氨苄西林及头孢类抗生素等疗效不好时;③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素呼吸道感染仍不能控制者。对可疑患者要反复留取分泌物或痰进行培养。
治疗
20世纪70年代初,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菌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妥布霉素均较敏感,所以治疗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主,疗效较满意。但近年来,不动杆菌出现多重耐药株,临床实验证明:新一代的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均显示对不动杆菌有较高的抗菌活力。第三代头孢,如头孢噻肟;及第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头孢匹罗都能用于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肺炎。一些病例对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敏感的仍能应用。 由于本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全身衰竭明显,营养支持治疗较为重要,应酌情补充脂类、氨基酸、维生素、 由于本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全身衰竭明显,营养支持治疗较为重要,应酌情补...[详细]
预后
由于不动杆菌抗药性日趋严重,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一般细菌感染高,重症感染病死率高达30%,国内报道病死率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