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呈孤立的圆形肺炎变的肺炎谓球形肺炎(spherical pneumonia),是一个以X线胸片的形态表现特点而命名的肺炎。
病因
有位学者报道,经反复查痰培养,也只有3例得到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哈夫尼亚菌及大肠杆菌)。
发病机制
尚不十分清楚。一种说法是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外来感染,特别是细菌性感染。亦有说患者的免疫功能尚可,将侵入的感染迅速包围局限并形成圆形。因球形肺炎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且病灶多在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又有经气道吸入之说。 如其他肺炎,球形肺炎的病理是炎性渗出及水肿,通过肺泡向周围离心性扩散而致。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多数患者有急性炎症的表现,如发热、咳嗽、咳痰、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还多合并有基础病。除上述临床表现外,李氏的病例中还有胸痛10例(47.6%),痰血7例(33.3%)。马氏等的病例中有铁锈色痰者,痰中带血是4例。日本的病例报告中认为几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为一特点,且患者症状表现较轻,隐匿存在,以肩痛为又一特点。曾有一患者有“感冒”史,出差途中随意服药,有咳嗽、左肩痛史,拍片发现左上球形阴影,拟诊为肺癌,准备手术。术前1天常规胸片复查,病灶消失。因为在拍X线片及CT后直至术前1天的约两周时间内,口服先锋霉素4号而治愈。
并发症
严重败血症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甚至ARDS,有高热,但也有体温不升,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多汗,口唇青紫。并发心肌炎时出现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约25%病人有胸膜渗出,但仅1%左右出现脓胸,抗生素广泛使用后,脓胸少见。个别病人肺泡内的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化,出现机化性肺炎。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
其他辅助检查
球形病灶及中低密度阴影为多,多数病灶边缘模糊,无分叶及毛刺征;肺门淋巴结也不肿大;体层摄影显示病灶轮廓不清。多数患者病灶周围及肺门方向有较长索状阴影,及所谓“局部充血征象”提示肿块为炎症。
诊断
Rose对17例鼻咽腔分泌物培养,肺炎球菌为9例。李氏的21例患者,反复查痰培养,也只有3例得到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哈夫尼亚菌及大肠杆菌)。所以确诊并不容易,重要的还是靠排除诊断。
治疗
一经疑似诊断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我国临床分离菌株约90%对青霉素G敏感。对于敏感菌株,青霉素G是首选药物。对无并发症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推荐给青霉素G 80万~240万U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轻症患者可口服青霉素V 250~500mg,每6小时1次。其他有效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林、头孢丙烯、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新一代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以及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等。口服头孢菌素和新氟喹诺酮类在门诊和部分地区已成为青霉素敏感菌株治疗的替换药物。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5~7天,或在...[详细]
预后
针对病原进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避免淋雨受寒、疲劳、醉酒等诱发因素。 对于易感人群可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上个世纪20年代曾用过肺炎链球菌疫苗,由于抗生素的兴起而被屏弃,随着耐药菌的增加,近十余年来,疫苗接种又重新受到重视。多采用多型组合的纯化荚膜抗原疫苗。目前有商品供应的疫苗含肺炎链球菌型特异多糖抗原中的23种抗原,覆盖85%~90%引起感染的肺炎链球菌菌型。虽然对精确的保护水平尚不甚了解,因为通常不能作抗体效价测定,一般认为健康人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后2~3周,血清内出现抗体,4~8周抗体效价持续增高,可降低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率,有效率超过50%。保护的期限至少1年以上。对于高危人群,5~10年后需重复接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