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妄想发作(acute delusional episode)是一种发作性精神障碍,又称妄想阵发(delusional paroxysm)。既往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中无此名称,初见于CCMD-2,40“偏执性精神障碍”一项中。本病最早由Magnan提出(1886),他认为这一短期的精神障碍具有气质上的脆弱特点,有别于慢性系统性妄想症。就像Ey(1954)所描述的,本病发作非常突然,一般不是由明显的应激所引起,常见于那些“多少有点不均衡或精神病态”的人。之后,本病成为不同性质的急性妄想状态的诊断名称:如Westphal(1878)称为“急性偏执狂”(acute paranoia),Kleist称为...[详细]
病因
急性妄想发作一般多无发病诱因,即便有可寻的心理因素,也是微不足道的。常突然急性起病(大都在1周之内),表现以一过性妄想为主的症状,妄想内容多样化,支离破碎,同时也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每次发作起病急骤,缓解彻底,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预后良好。同时也伴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发病机制
迄今为止,急性妄想发作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表现
1.妄想体验 妄想多急骤出现,并快速充分发展,成为本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妄想内容多样,如被害、夸大、中毒、关系、嫉妒、被控制、宗教或神秘妄想等。患者完全被这生动的妄想所吸引,妄想结构较为松散,且不连续而变换不定。有时患者却坚信妄想是事实。这些妄想可混合存在,即同时出现两三种妄想,而其中可能有一种为主要的中心内容。在妄想的背景上,可发生各种幻觉,内容亦较生动,有时使患者沉溺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中。 2.情绪障碍 情绪的多变性亦是本病的重要症状之一。随着妄想的起落,患者可表现情绪高涨或低落,或从恐惧到茫然,也可有焦虑或激越。情绪障碍可交替出现,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为几小时或1~2天。情...[详细]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合并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并发症的阳性结果。
其他辅助检查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辅助实验室检查。
诊断
诊断要点: 1.妄想突发占主导地位,发病前无何预兆。突然产生多种结构不系统,且松散易变的妄想,如被害、夸大、嫉妒、宗教妄想等。可伴有恍惚、错觉、短暂幻觉、人格解体,或运动增多或减少。 2.具有持续数小时或几天(不超过1周)的情绪障碍,如情感高涨或抑郁,或焦虑、或激惹情感障碍虽亦常见,但不是主要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但不为主要突出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3.意识和注意力未见明显障碍。但可有些迷茫。 以上3条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下列症状可作为参考,但非必备症状:①错认或迷惑恍惚;②错觉、幻觉或人格解体;③活动增多或行为抑制。 4.严重程度应...[详细]
治疗
1.精神药物治疗 为了加速症状的缓解,应首先选用抗精神病药。这对不系统、不固定的妄想可有较好效果。但以副作用轻微的药物为宜,且剂量不可太大。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可控制幻觉、妄想症状。剂量以中等为宜。疗程结束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短期维持治疗。对情感性症状,如焦虑或抑郁持续存在,可分别选用苯二氮卓类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剂量宜小,时间不宜过长,收效即可。 2.电痉挛、胰岛素休克治疗,对部分病例有效。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预防复发亦有益处。心理治疗主要分析疾病的性质,旨在消除患者对本病的错误理解和心理上的负担。当患者疾病痊愈后给予社会支持,增强患者...[详细]
预后
本病妄想阵发起病急骤,时间短暂,一般持续数周,有的仅几天,最长者不超过3个月。经对症治疗,病情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但少数具有脆弱性格的患者可有复发倾向。所以当缓解期精神状态正常,不遗留任何人格缺损症状。
预防
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大体上是协同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工作以及在医学的现有水平上开展的。至于从根本上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则有待于精神病学和各相关科学的发展,以及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原理的充分阐明。这是人类历史赋予医学科学的一项艰巨而崇高的使命。 在当前,几乎普遍公认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与流行病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多源因素。就是说,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后,与患者个体的遗传因素、易感素质、病前个性特征、发病时的机体状态、精神创伤、环境中的促发因素,以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故当患者症状缓解后,要进行一定时期的随访观察。防止复发。心理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