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正常人血清总钙量相当恒定,为2.25~2.75mmol/L,儿童偏高。血浆和体液中的钙主要以结合钙和游离钙2种方式存在。前者主要与清蛋白结合,少量与有机酸结合,如枸橼酸钙、乳酸钙、磷酸钙等。游离钙与结合钙不断交换处于动态平衡,它主要受pH的影响。酸血症时游离钙(Ca2+)增多而碱血症时相反。此外血钙与血磷浓度之间维持一定乘积,即[Ca]×[P]=350~400mg/L。只有游离钙才真正具有钙的生理功能。血清钙低于2.2mmol/L者,称低钙血症。
病因
维生素D和钙缺乏是老年人低钙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引起低钙血症的其他常见原因有: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②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假甲旁减),③慢性肾衰竭,④急性胰腺炎,⑤慢性腹泻和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其中,甲旁减的病因还可归结为以下3类:遗传性、获得性和低镁血症。 1.遗传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又分为以下3种情况: (1)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因PTH持续性分泌障碍,主要由PTH基因突变导致FTH合成和分泌受抑制或自身免疫造成的腺体破坏所致。 (2)甲状旁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极为罕见,若伴有胸腺发育缺陷,则称为DiGeorge综合征。 (3)假性甲状...[详细]
发病机制
1.PTH缺乏或抵抗 老年人PTH缺乏常因手术、自身免疫或肿瘤浸润损伤甲状旁腺所致。因PTH抵抗所致的假甲旁减在老年人中少见。 2.维生素D缺乏或抵抗 老年人常因富含维生素的乳制品摄入不足和(或)日光照射不足所致。维生素D代谢障碍(如慢性肾衰等)亦可能存在,而对活性维生素D不敏感少见。活性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黏膜对钙的重吸收、协同PTH促进骨质再吸收和增加肾曲小管对钙、磷再吸收的作用。 3.低蛋白血症 常导致假性低钙血症。 4.其他 如严重低镁血症常通过影响PTH的分泌和减弱PTH的作用而导致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肿瘤...[详细]
临床表现
轻度低血钙可无症状或表现为非特异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长期低血钙可导致白内障形成和轻度弥漫性脑病。而严重低钙血症或合并碱中毒时表现为神经肌肉激惹性增高和精神异常,典型者可出现手足搐搦,或Chvostek征阳性(手指弹击耳前面神经,引起的同侧口角或鼻翼搐搦)和Trousseau征阳性(将血压计的袖带包绕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至少3min,所引起的局部手指和手臂的搐搦)。此外,甲旁减尚有其特征性改变,如自身免疫所致者可伴有其他内分泌缺陷,最常见的Addison氏病,因T细胞缺陷者易发生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假性甲旁减Ⅰb型者外表正常,而Ⅰa型者则表现出相互关联的体征,包括肥胖、身材矮、圆形...[详细]
并发症
并发低钙抽搐、呼吸困难、窒息、循环系统受累心动过速、心绞痛、严重者低钙血症危象。
实验室检查
常年患病的老年人,其血清钙水平常常降低。如果校正后血清钙水平仍低于8.8mg/dl(2.2mmol/L)或离子钙低于4.4mg/dl(1.1mmol/L),才诊断低钙血症。
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可发现基底结节钙化。心电图示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甚至可出现脑电图异常。
诊断
血清钙水平低于8.8mg/dl(2.2mmol/L)或离子钙低于4.4mg/dl(1.1mmol/L),即可诊断低钙血症。要正确评价总钙水平或离子钙水平的降低,就必须同时测定磷、镁、钾、碳酸氢根浓度和肾功能。血清钙降低常伴有血清磷升高,特别是甲旁减或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而维生素D缺乏或镁磷耗竭者,可表现为轻度低钙血症与低磷血症同存。
治疗
1.急诊处理 当血钙低于1.62mmol/L(6.5mg/dl)时,即可发生低钙搐搦,此时需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2)静脉补钙:①紧急情况下,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每毫升含元素钙10mg)在10~20min内缓慢静脉推注;②若不太急,可将10%葡萄糖酸钙5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③病情缓解后即可改为口服补钙。④病情需要,可于6~8h后重复上述剂量。⑤使用洋地黄者不可静脉补钙。⑥需监测血钙,避免发生高钙血症。 (3)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4000~8000U,1~2次/d,口服;或维...[详细]
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
预防
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必须注意钙的充分补充,并监测尿钙、血钙以免高血钙导致异位钙化。低钙血症伴高磷血症时,原则上口服氢氧化铝,以减少磷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