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未明,病变部位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活化,累及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上以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受累及最常见,其次为眼和皮肤受累。病变也可影响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肝、脾、心脏、腮腺、骨骼等器官。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证实,并除外结核、真菌感染其他肉芽肿性病变。糖皮质激素是主要治疗药物,可抑制炎症、肉芽肿的形成,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症的进展。
病因
结节病的发现已有100余年,但其病因至今未明,可能的病因包括感染、化学因子、药物、变态反应、免疫及遗传等因素。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探讨感染性病因。有的学者认为结节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本病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的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有学者认为结节病具有其特定的致病因子,入侵途径极大可能是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其依据之一是胸内结节病在临床上最为多见。近年来,国外文献屡有本病的发生与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的报道,例如有报道,本病在护土中及居住在医院附近的人群中发病人数较多,提示本病有某种特定的致病因子。本病也可通过心脏移植手术及骨髓移植而致病。此外,尚有实验动物被传播得病的报道,提示...[详细]
发病机制
结节病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为一种与持续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相关联的自身免疫性病症。由于结节病与结核病的病理非常相似,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节病标本中的分枝杆菌DNA,使用的两种PCR方法分别为:特异性复合物IS986/IS6100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和以分枝杆菌groEL基因保守序列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DNA,结果相当一部分标本中可测出这两种细菌的DNA,提示该种微生物可能是结节病的病原体,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尚需进一步的验证。对某些结节病病例也进行了基因研究,往往趋于多基因表达。某些研究说明HLA-B8与本病的自然缓解和节结性红斑有关。 结节病...[详细]
临床表现
由于病变侵犯器官不同,结节病表现各异。90%以上的结节病累及肺和胸腔内淋巴结。约2/3以上患者可无临床症状。甚至个别已有双侧肺门淋巴结肿间质浸润者也无症状出现。肺内结节病多缓慢起病,开始为胸闷气短、活动后气短加重。可有咳嗽,大多为干咳。其他常见全身症状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关节疼痛、低热等。晚期患者由于肉芽肿纤维囊性变或支气管扩张,可反复发生肺部感染而咳痰、咯血。20%结节病患者可累及眼和皮肤。眼部病变包括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结合膜炎和角膜结膜炎等。皮肤以结节性红斑最为常见,慢性患者则以斑丘疹、皮下结节皮损为多。少数结节病可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下肢皮肤结节性红斑等,严重者有多发性关节炎,...[详细]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肺部反复感染,晚期并发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眼部病变如: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心脏受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结节性关节炎等。
实验室检查
1.活动期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可下降。 2.血清球蛋白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增高。 3.有的患者可发生高尿钙、高钙血症。 4.活动期结节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SACE)大多增高,病情缓解时,可逐渐下降恢复正常,复发时又可再度升高。但SACE在其他肉芽肿性疾病也可增高,为非特异性诊断指标。 5.结节病患者BALF淋巴细胞增多,且CD4/CD8比值增高,这些改变对诊断结节病及病情活动性的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6.67Ga扫描 是反映结节病活动较敏感的指标。结节病活动期肺泡炎阶段,67Ga摄取量明显增多,但在其他肉芽肿病、肺炎患者也可升高,...[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胸部X线 结节病按胸片所见分为3期。Ⅰ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Ⅱa期: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部浸润。Ⅱb期:肺间质浸润,肺门淋巴结无肿大。Ⅲ期:肺纤维化,有散在成簇的纤维囊性改变。CT和HRCT能较准确估计结节病的类型、程度和淋巴结的大小。HRCT对于肺部病变的敏感性更高(图1,2)。 2.肺功能检查 早期肺功能可正常,以后可发生弥散功能障碍、通气功能障碍;至肺纤维化时因肺容量进一步减少.则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当有严重弥散功能障碍、通气功能障碍时,可发生低氧血症。...[详细]
诊断
确诊应依据临床表现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有非干酪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形成。①通过纤支镜获取支气管黏膜活检标本,具有一定的阳性率;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也有较高的阳性率。②肿大的浅表淋巴结活检也可确诊。若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作前斜角肌淋巴结活检。③Kveim皮肤试验对诊断有较大意义,但由于不易获得合适的抗原(脾或淋巴结组织),加之皮肤试验需等待4~6周后再取该处皮肤的结节做活检,费时较长,故近年很少应用。
治疗
结节病大都预后良好。Ⅰ期胸内结节病患者,2年内自行消退者达60%~80%。但是Ⅱ期、Ⅲ期患者自行缓解率减少,Ⅲ期患者仅为30%,大多最终导致肺纤维化,重者可发生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一般来说,若2年后才开始治疗,治疗效果甚差,因此应争取早期治疗。 糖皮质激素至今仍是治疗结节病的首选药物。在重要器官,如眼、中枢神经、心肌、肺部有弥漫性结节病变患者,或有脾功能亢进、高钙血症时均应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对适应证:①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肺门结节病。②有明显的自觉全身症状者。③皮肤破溃和淋巴结病变。④关节、鼻、咽和支气管黏膜病变。一般选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开始每天用量30~40mg,4~6周,有...[详细]
预后
结节病的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预后较好,约75%患者自行缓解,20%~25%患者出现肺功能永久性损害,5%~10%死亡。死亡原因多为肺纤维化导致的呼吸衰竭和肺心病。据文献报道,胸内结节病Ⅰ期损害,病变在2年内自行消退者约占80%,Ⅱ期为65%,Ⅲ期为30%。一般认为,胸内结节病病变在诊断后1年内治疗者预后较好,病程超过2年者,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应尽量争取早期治疗。结节病急性起病伴有结节性红斑及关节炎症者预后较好,自然缓解率高,而伴有肝脏肿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心脏病变、上呼吸道炎症、冻疮样狼疮、肾脏钙质沉着症或肺心病者预后较差,自然缓解率多在25%以下。
预防
结节病大都预后良好,因此应争取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