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革兰阳性杆菌肺炎是由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所致,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易患革兰阳性杆菌肺炎,其次见于新生儿,孕妇等患者。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寒战、高烧。呼吸困难、病死率极高、肺炭疽是常见病之一。
病因
革兰阳性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李斯特菌属、棒状杆菌属和丹毒丝菌属。除少数致病菌外,大部分革兰阳性杆菌为非致病菌。芽孢杆菌属中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尘埃、水和空气中,基本不致病。其中芽孢杆菌属中炭疽芽孢杆菌可致肺炭疽病,目前较为少见。产单核细胞李氏菌为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脑膜炎、败血症的重要病原菌,几乎无引起肺部感染的报道。除白喉杆菌外的棒状杆菌,统称为白喉棒状杆菌,包括假结核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和假白喉棒状杆菌等数种,系口咽或皮肤正常菌群,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很少致病。但近来有关于棒状杆菌特别是JK群引起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静脉插管感染的报道,值得重视。丹毒丝菌和乳酸杆...[详细]
发病机制
肺炭疽病多表现为出血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梗死。并常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高度肿大,出血性浸润,胸膜也常受累。入侵的炭疽杆菌若少量或毒力低,人体可不发病,形成隐性感染。芽孢数量多,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带到局部淋巴结,大量繁殖后释放入血液循环,形成败血症。炭疽毒素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加上炎症介质释放,形成临床的严重中毒症状,循环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原发吸入性肺炭疽最常见,少数继发于皮肤炭疽病,潜伏期在1~7天,通常为2~3天。突然发病,起病急剧,也可先有2~4天感冒样症状,缓解后再突然发病。 2.临床多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样痰、发绀、肺部散在的湿啰音,偶在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体征相对较轻,与病情严重性不对称。若治疗不及时,大多数在24~48h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皮肤见坏死、溃疡,似炭灼样的特征性交加,为典型改变。
并发症
常见败血症、脑膜炎、休克、呼吸循环衰竭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炭疽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一般为(10~20)×109/L,可高达(60~8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学检查 确诊依靠从伤口分泌液、皮肤焦痂、痰、血液、呕吐物、粪便以及脑脊液中直接涂片检查或培养分离到炭疽杆菌。 (1)直接涂片检查:采集感染部位的标本如皮肤炭疽患者水疱液,肺炭疽患者痰液,肠炭疽患者腹泻物或呕吐物,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等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见到典型炭疽杆菌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炭疽芽孢可用甲基蓝或印度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得到证实。 (2)细菌培养鉴定:血培养阳性率高,但皮损组织阳性率为60%~80%,鼻咽拭...[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显示,肺部浸润、纵隔增宽、胸腔积液等。
诊断
在流行病区域内发病,确诊较为容易,散发性诊断困难。可在痰的分泌物涂片中见带荚膜的粗大革兰阳性杆菌。痰培养出炭疽杆菌可明确诊断。
治疗
1.药物治疗 积极支持,对症治疗。首选青霉素,可用1000万~2000万U静滴,并加氨基糖甙类联合抗炎,疗程2~3周。青霉素过敏可用四环素和氯霉素。 2.注意事项 (1)家庭中应注意观察和测量体温:体温是肺炎的生命体征中重要指标,家庭中其他成员应学会观察和测量。正常人腋下体温一般应在35~37℃,体温超过37℃即认为发热。按发热程度可分为:中热38~38.9℃;高热39~40℃;超过40℃为过高热。 发热病人应严密观察,同时注意脉搏及血压变化。发热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输液,液体量在2500~3000ml,记录24h液体出入量。补充电解质、维生素、高...[详细]
预后
有并发症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后3天内死亡。
预防
1.控制环境 病情未愈时,应隔离治疗。病人房间应减少人员流动,注意天寒保暖,疾病流行期间,尽量远离拥挤的公共场所。 2.改善缺氧状态 可用家庭氧疗,口服化痰药物,多引水,以湿化痰液,利于排痰。 3.加强功能锻炼,增加营养支持,并给予免疫增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