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老年终末期肺炎是指各种疾病晚期或长期卧床,体质极度衰竭导致的免疫机能低下和呼吸系统防御机能的减退所致的肺炎。引起终末期肺炎的常见疾病有:各种脑血管病恢复期,恶性肿瘤晚期,重症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衰竭,脑外伤,放疗化疗患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大手术后,器官移植患者,以及留置导尿和气管插管的患者。常将这些患者称为免疫损害宿主,其合并感染的发生率相当高,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
终末期肺炎患者以老年人为多。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呼吸系统结构、功能及呼吸力学的退行性变,上呼吸道的加湿功能减退,排痰能力减退,特别是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患者,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的刺激阈均明显升高,喉头功能障碍,睡眠中易出现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鼻饲患者由胃管刺激引起呕吐也可导致吸入性肺炎。故在终末期肺炎中,吸入性肺炎占有相当多的比例。也有一部分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从身体其他部分通过血行进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其中包括真菌。 老年终末期肺炎常因排痰能力减弱,或由于意识障碍,得不到满意的痰标本,因而病原菌不明确的病例远较一般肺炎多,一般来说免疫损害的相关因素与易感病原体存在一定的关系...[详细]
发病机制
人每天吸入的空气在1万升以上,其中可能含有大量微生物,一般情况下肺和呼吸道的防御机制可将这些致病因子排出、灭活和消除,但如吸入的病原微生物过多或过强或肺的防御功能减退就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的发生。老年人的肺与肺气肿颇相似,胸廓硬度增加,呼吸肌力量减弱,故咳嗽效果减少,加之支气管纤毛活动减退和无效腔增大,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终末期肺炎大多为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即感染可沿支气管分布,由于此类患者吞噬细胞功能的减退,不能及时吞噬肺泡内的异物(死亡的细菌等),易导致吸收延缓性肺炎,即应用敏感抗生素后,症状体征消失,但胸部X线检查炎症阴影长期不吸收。吸入性肺炎时吸入物可刺激气管引起支气管痉挛,之后造成支气管...[详细]
临床表现
1.症状 ①大多无典型肺炎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等,起病方式一般以精神萎靡、乏力、卧床、大小便失禁、神志变化、跌倒多见,易误诊及漏诊。②病情变化多端,并发症多见,如呼吸衰竭、心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脱水等,预后较差。③常有多脏器功能受累或营养不良、全身衰竭。④疗效差,病死率高。⑤有反复感染的特点。⑥常有二重或多重感染。⑦起病隐袭,病程易迁延。 2.体征 意识模糊、嗜睡及昏睡,呼吸浅促,合并酸中毒时呼吸深大,合并低氧血症时出现发绀,伴脱水时可有脱水貌及皮肤弹性差。典型肺部体征多于背部闻及湿啰音,形成阻塞性肺炎时可有呼吸音消失。但终末期肺炎往往缺乏体征。
并发症
并发症有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化验:白细胞增多不如一般肺炎多见,有40%~50%的病例白细胞在正常范围,90%病例可有核左移,5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80%左右的患者血沉增快,常合并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及总蛋白均低于正常。低钾及低钠、低氯血症常见。血气分析50%病例有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常在正常水平,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可出现高碳酸血症。痰细菌学检查:终末期肺炎患者由于排痰能力减弱,或由于意识障碍得不到满意的痰标本,因而病原学诊断较困难,但对于重症或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迫切要求可靠的病原学诊断。目前最有用的技术是经纤支镜防污染取痰,但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一般来说如氧分压>8kPa(60mmHg),无严重的心...[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 本病有60%~70%病例心电图可出现异常,包括T波倒置、ST段下移、期前收缩、心房纤颤、肺型P波等。 2.影像学 终末期肺炎由于症状、体征不明显,故诊断主要依据X线,多显示小片状阴影,沿支气管走行,右下肺为著,但临床上也可听到肺部可闻及明显的水泡音,而胸片炎症征象不明显者,可能与长期卧床、炎性分泌物积聚到脊柱旁导致炎症阴影显示不清有关。除此以外如合并心衰可见心影增大,并可见胸腔积液征象,其原因考虑由于胸膜炎症反应,低蛋白血症及心衰综合因素所致。
诊断
老年终末期肺炎大多数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据肺部X线,有小片状阴影,结合肺部可闻及水泡音,即可诊断。
治疗
1.常规治疗 鉴于终末期肺炎患者的特点,在抗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了解基础疾病,既往用药情况,明确感染的严重程度。②尽可能拿到准确的病原学依据。③尽快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④根据病原学情况,随时调整用药。⑤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⑥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 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选用青霉素族或青霉素族+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第二代头孢(葛兰素公司生产的头孢呋辛(西力欣),新大环内酯类等。医院获得性肺炎可选用第三代头孢、氨基甙类或喹诺酮类。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和面世,具有新特点或新优势的药物可能更适合老年终末期肺炎患者。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详细]
预后
老年终末期肺炎的发病率高于青壮年肺炎,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病死率明显的上升,老年终末期肺炎的病死率是青壮年肺炎的3倍。
预防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咳嗽反射降低,脊柱弯曲后突等使老年人倾向于易患肺炎及导致死亡。老年人机体防御机能的改变包括肺组织黏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多形核白细胞吞噬活力降低,以及与增龄相关的T细胞功能的显著缺乏,这些都为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可乘之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至终末期时,极易合并肺炎,从预防的角度,对于上述疾病终末期患者社区应进行登记备案,定期对本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根据季节变化及病原体流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接种,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经常开窗通风,定时煮沸食醋进行房间空气消毒,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以利于呼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