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小儿内分泌科 
  • 别名: subclinical congenital myxedema subclinical fexi 亚临床型呆小病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碘缺乏患者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亚临床型克汀病(亚克汀)是一种由缺碘引起的极轻型的克汀病人,这些人不能诊断为典型的地克病,但他们又不正常,常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特征而影响病区人口素质。由于发病比例远远大于地克病,因此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疾病,特别是营养缺乏病,总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介于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临床上常把这部分人称为“边缘病人”或亚临床病人。1936年,DeQuervain和Wegelin首先在缺碘病区把非典型的克汀病人称为“半克汀病”(semicretin)。20世纪60年代以后,智力测验方法引入病区的研究之后,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在缺碘地区的所谓正常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虽不能构成地克病的诊断,但实际上并不正常,他们既不是克汀病人,也不能视为正常人。马泰曾在承德病区观察到一部分学龄儿童存在轻度智力落后、轻度听力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1978年,朱宪彝、马泰总结为:“少数地克病患者并不代表地克病的全貌,因此在严重流行区,除少数典型的地克病患者之外,还有一批智力差、听力不太好,体格发育稍落后的儿童、青年和成人,……这些人不算地克病,但不能说他们与地克病无关。”1980年,Laggasse明确使用“类克汀病”(cretinoid)这个术语,定义为:①可疑甲减;②可疑智力落后;③二者均有。他认为具备上述一项者可诊断为类克汀病。1985年,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在山西忻州召开了一次专题学术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与会人员同意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的命名,简称亚克汀。[收起] 亚临床型克汀病(亚克汀)是一种由缺碘引起的极轻型的克汀病人,这些人不能诊断为典型的地克病,但他们又不正常,常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特征而影响病区人口素质。由于发病比例远远大于地克病,因此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疾病,特别是营养缺乏病,总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介于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临床上常把这部分人称为“边缘病人”或亚临床病人。1936年,DeQuervain和Wegelin首先在缺碘病区把非典型的克汀病人称为“半克汀病”(semicretin)。20世纪60年代以后,智力测验方法引入病区的研究之后,许多学者都注意到:在缺碘地区的所谓正常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虽不能构成地克病的诊断,但实际上并不正...[详细]

病因

亚克汀病由于是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它属于有结构异常的精神发育迟滞。所谓结构异常是指这种智力落后是有一定的病理改变、结构异常和神经系统损伤。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地克病是相同的,轻度缺碘或缺碘导致的轻度损伤是其发病的基本环节。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由于碘盐浓度不稳定或不合格以及非碘盐进入病区,人群碘缺乏的纠正并不彻底,地甲肿和地克病虽然得到了基本控制,但重点人群,特别是孕妇供碘不足是导致亚克汀发病的重要原因。

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地克病是相同的。地克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和碘离子缺乏的直接独立作用。
1.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甲状腺激素对体格发育(包括骨发育、性发育)的作用已被公认,然而甲状腺激素与脑发育的关系一直是地克病发病机制讨论的热点。
Dobbing指出人脑的生长突发期有两个主要时期:第1期为神经细胞的增殖期,约开始于妊娠12~18周,于妊娠中期完成。该期对外环境因素如:放射性照射、母亲感染等极为敏感。第2期是脑发育最主要时期,表现为脑细胞分化、迁移、髓化、树突发育、突触发育、神经联系的建立及胶质细胞的增殖。这一时期开始于妊娠中期,出生前后其发育达到高峰,并持续到出生后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可能持续到生后2岁,其中生后的前6个月为生后脑发育的最关键时刻,大约5/6的脑发育是在生后完成的。第2期对营养因素及激素的缺乏(包括甲减)极为敏感。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甲状腺激素对脑发育的影响有一定的时间性,在这个时间段内,甲减会造成脑发育落后,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再补充甲状腺激素,脑发育障碍也不能纠正(不可逆),故这个限定的时间段又叫脑发育的临界期(critical period)。脑发育是严格按一定的顺序协调不紊地进行,甲状腺激素被认为是终止神经细胞增殖和刺激分化的“计时钟”。在临界期内,甲状腺激素对于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和迁移、神经元微管的发育、轴突的延伸、树突的分支和树突棘的发育、突触的发育及神经联系的建立、轴突的髓鞘化、神经介质的合成(可能影响神经介质合成酶的合成,酶活性,介质受体的代谢),一些特定神经元的发育(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和GABA能神经系统)等都是必需的激素。
Nunez注意到,甲减时由于突触形成减少而使脑细胞死亡增加,脑细胞数目和体积均减少。Patel认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细胞发育的关键作用在于促进其迁移和分化,而以神经元的增殖影响较小。在临界期内,对甲状腺激素敏感的神经细胞迁移时表面识别因子的表达,因甲状腺素不足而受影响。各种细胞成熟不同步,以及神经元之间的时空关系发生异常,导致异常神经通路或神经细胞的旷置。神经细胞因失去相互营养支配作用而死亡,因此脑细胞构成异常和错误通路是临界期甲状腺激素不足造成脑不可逆损伤的机制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最引人入胜的特征就是各种神经元之间复杂而又精确的网络联系,它是完成各种行为的结构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与脑组织中树突、树突棘、突触及神经联系的发育水平有关。
Oppenheimer首先证实T3与核受体结合后才发挥激素的作用,T3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活性形式。周围组织细胞核受体上的T3,主要来自血浆中T3。Larson则发现,脑细胞与周围组织有区别,其核受体结合的T3主要来自血浆T4,T4进入脑细胞,经脱碘酶(Ⅱ型)转变为T3后再与T3受体(T3R)结合而发挥作用。缺碘时甲状腺轴系最先受累的就是T4下降,但T3正常。因此T3正常则周围组织受影响不大,T4下降将直接影响脑发育和脑功能。尽管缺碘时,Ⅱ型脱碘酶的活性会代偿性提高,但长期甲减,Ⅱ型脱碘酶代偿衰竭,酶活性下降,甚至脑细胞T3R也减少,因此低T4与脑发育落后有直接关系。目前认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通过T3R介导的,T3与T3R结合形成复合体,T3R被活化,由非DNA结合型转变为DNA结合型。尔后再与某些特定的基因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从而对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相应蛋白质的合成发挥调节作用。T4下降,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T3R是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不同神经细胞的含量不一,大脑皮质、海马、杏仁核含量最丰富;下丘脑、丘脑、纹状体、嗅球次之;小脑和脑干含量最少;而神经细胞中T3R的含量比胶质细胞高2~3倍。因此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是通过特异性的核内受体T3R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
碘缺乏所导致的甲减是地克病的基本发病机制,胚胎发育及婴幼儿发育的不同时期的甲减均可能与地克病的发病有关。
(1)胎儿甲减:胎儿甲减是地克病脑发育落后的主要机制。目前我们尚无法从人胚发育过程中获得直接证据,验证因碘缺乏而造成的胎儿甲减。有两个证据可以间接提示胎儿甲减的存在:一个是在重度缺碘地区的流产胎儿中发现,胎儿甲减可最早发生于妊娠的第4个月,激素性甲减比甲状腺肿出现要早;另一个证据是重病区胎儿出生时甲减。[收起]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地克病是相同的。地克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和碘离子缺乏的直接独立作用。
1.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甲状腺激素对体格发育(包括骨发育、性发育)的作用已被公认,然而甲状腺激素与脑发育的关系一直是地克病发病机制讨论的热点。
Dobbing指出人脑的生长突发期有两个主要时期:第1期为神经细胞的增殖期,约开始于妊娠12~18周,于妊娠中期完成。该期对外环境因素如:放射性照射、母亲感染等极为敏感。第2期是脑发育最主要时期,表现为脑细胞分化、迁移、髓化、树突发育、突触发育、神经联系的建立及胶质细胞的增殖。这一时期开始于妊娠中期,出生前后其发育达...[详细]

临床表现

1.轻度智力落后 就智力落后而言,智商(IQ)小于54可诊断为地克病;IQ在55~69属轻度智力落后(mild metal retardation,MMR),即所谓弱智,这是亚克汀的主要特征。1966年,Firro用Stanford-Binet量表检查厄瓜多尔缺碘病区中的“正常”儿童,发现有35.4%为MMR,而对照组仅为3.2%。Mehta在印度调查证实MMR约为20%。王栋、陈祖培等人用中国比内测验和Raven测验方法证实,MMR的比例约为5%~20%,个别重度缺碘地区可达30%。这些结果都反映了MMR的存在,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地克病的发病率(一般<5%,多数在2%以下=。MMR的患儿常表现为计算能力差;记忆力尤其是长期记忆能力不良;抽象运算能力差;注意力、认识力和理解能力均低于正常儿童,有的还伴有一定的情感障碍。近年来有关智力调查报道进行Meta Analysis(元分析),结果表明:碘缺乏可导致人群平均智商丢失12.45个百分点,这一事实足以说明缺碘对脑发育和人类素质的严重影响,实施食盐加碘后出生的儿童的智商经Meta Analysis后发现可提高11.1个百分点。
2.轻度的神经损伤 亚克汀病的神经损伤较轻,往往需采用精细的检查方法才能检出。
(1)神经运动功能异常(psychomotor defects):技能有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前者为外显的骨骼肌活动,后者为内在的思维活动。完成较复杂或较精细的动作或活动时,两种技能都起作用,即所谓手脑并用。通过这一原理所设计的运动功能检查项目往往能反映与智能发育有关的轻度损伤,如:握力、敲击、反应时、动作准确性、动作疲劳等测验。亚克汀病人往往表现异常,如反应时延长,动作易疲劳,准确性差。如果用成套方法测验,更能反映亚克汀病得分低,显示神经运动功能的异常。一些较为严重的亚克汀病患儿,看上去正常,但跑步时则可发现步态不稳、动作准确性差。对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可以检查神经运动功能的发育状况,来判断异常、可疑或计算出发育商(DQ)来评估儿童的发育状况。国内比较常用的是DDST量表(Danvers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1984年王栋在山西河曲县的3个村庄,用DDST量表筛出了发育异常和可疑的婴幼儿,这个异常比例与缺碘程度有关。
(2)轻度听力障碍:病人常不表现为耳聋,但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严重的儿童,在上课时只能坐在前排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课。Pretell报道发病率为11%。王燕猷在贵州发现,“正常”儿童中有23.3%其平均听阈升高(>23dB),明显高于对照组(7.5dB)。此外,MMR者多伴有轻度听力障碍。
(3)其他阳性发现:有的患者伴有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症阳性等锥体束症状,有的脑电图发现慢波增多(θ,δ波),多数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有的还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
3.激素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少数患者表现为T4下降,TSH升高,但多数人显示T3正常,T4稍低(可在正常范围内),TSH升高等亚临床甲减的改变。仅TSH的升高就说明脑和垂体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器官甲减,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发育或体格发育。故亚克汀病人可表现为身高、体重、头围低于正常人。骨龄落后或骨骺愈合不良往往是一种检出亚克汀病较敏感的指标。[收起]
1.轻度智力落后 就智力落后而言,智商(IQ)小于54可诊断为地克病;IQ在55~69属轻度智力落后(mild metal retardation,MMR),即所谓弱智,这是亚克汀的主要特征。1966年,Firro用Stanford-Binet量表检查厄瓜多尔缺碘病区中的“正常”儿童,发现有35.4%为MMR,而对照组仅为3.2%。Mehta在印度调查证实MMR约为20%。王栋、陈祖培等人用中国比内测验和Raven测验方法证实,MMR的比例约为5%~20%,个别重度缺碘地区可达30%。这些结果都反映了MMR的存在,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地克病的发病率(一般<5%,多数在2%以下=。MMR的患儿常表...[详细]

并发症

目前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激素测定 TT4的升高或降低主要与甲状腺分泌素的多少(甲亢或甲减)有关,其次也与血液中TBG浓度的高低及其与甲状腺素的亲和力的高低及是否存在异常的结合蛋白质有关。
TT4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将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
2.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 TSH升高时测定TPOAb可确定自身免疫性亚临床甲减,TPOAb滴度越高,发展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速度就越快。

其他辅助检查

1.骨龄检测 提示有骨龄发育落后,以及骨骺愈合不良。
2.脑电图检查 可出现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听觉诱发电位异常。

诊断

由卫生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并经卫生部颁布执行的诊断标准如下:
1.诊断原则 凡具备下述必备条件,再具有辅助条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在排除由碘缺乏以外原因所造成的疾病后,即可分别诊断为地克病或亚克汀。
2.诊断标准
(1)必备条件:
①流行病学:患者必须出生和居住在碘缺乏病病区。
②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低下),亚克汀病的智商(IQ)为55~69,地克病的IQ为54以下(包括54)。
(2)辅助条件:
①神经系统障碍:运动神经障碍(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包括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步态和姿态的异常。地克病人表现明显。亚克汀病人不存在这些典型的临床体征,但可有轻度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精神运动障碍和(或)运动技能障碍。地克病有听力障碍;亚克汀可有极轻度的听力障碍。如用电测听时,听力阈值升高、高频或低频有异常。
地克病有言语障碍(哑或说话障碍);亚克汀呈极轻度言语障碍或正常。
②甲状腺功能障碍:地克病有体格发育障碍;亚克汀可无或有轻度体格发育障碍。
地克病具有下述不同程度的克汀病形象(精神发育迟滞外貌),如:傻相、傻笑、眼距宽、鼻梁塌、耳软、腹膨隆、脐疝等;亚克汀几乎无上述表现,但可出现程度不同的骨龄发育落后以及骨骺愈合不良。
地克病常有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表现,如黏液性水肿、皮肤干燥、毛发干粗;血清T3正常、代偿性增高或下降,T4、FT4低于正常,TSH高于正常;亚克汀一般无临床甲低表现,但可出现激素性甲低,即:血清T3正常,T4,FT4正常下限值或降低,TSH可增高或在正常上限值。
3.诊断注意事项
(1)诊断地克病时应注意排除分娩损伤、新生儿窒息、脑炎、脑膜炎、癫痫、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脑损伤所造成的精神发育迟滞;中耳炎、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或言语障碍,因而当患者虽具有上述必备条件,但又不能排除引起类似本病表现之其他疾病时,应该考虑为地克病可疑患者,待进一步确诊。
(2)诊断亚克汀时,也应该排除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锌缺乏等以及文化背景可能影响智力;中耳炎或其他损伤听神经的药物可能影响听力;以及影响骨龄和身体发育的因素等均应一一排除,方可诊断亚克汀。
(3)智力障碍的诊断可采用智力测验方法。5岁以上(包括5岁)者推荐使用中国瑞文测验;4岁(包括4岁)以下者推荐使用中国丹佛发育筛选量表或其他可给出发育商(DQ)的量表。
(4)精神运动障碍或运动技能障碍的诊断,推荐采用多项测验综合评估的办法或使用成套精神运动测验量表。
注:IQ的分级是以Raven和Wechsler测验为依据(χ=100,s=15)。[收起]
由卫生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并经卫生部颁布执行的诊断标准如下:
1.诊断原则 凡具备下述必备条件,再具有辅助条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在排除由碘缺乏以外原因所造成的疾病后,即可分别诊断为地克病或亚克汀。
2.诊断标准
(1)必备条件:
①流行病学:患者必须出生和居住在碘缺乏病病区。
②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低下),亚克汀病的智商(IQ)为55~69,地克病的IQ为54以下(包括54)。
(2)辅助条件:
①神经系统障碍:运动神经障碍(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包括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步态和姿...[详细]

治疗

本病的关键并不在于治疗而在于预防。
1.采用补碘的干预措施。
2.育龄妇女强化补碘(碘油口服或肌注)。

预后

由于亚克汀病系先天性脑损伤所致,不可能完全逆转,所以加强教育和训练,改善营养状况可能有所裨益,对有激素性甲减者可用碘油或适量的甲状腺激素治疗,但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

预防

亚克汀病由于是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它属于有结构异常的精神发育迟滞。所谓结构异常是指这种智力落后是有一定的病理改变、结构异常和神经系统损伤。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地克病是相同的,轻度缺碘或缺碘导致的轻度损伤是其发病的基本环节。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由于碘盐浓度不稳定或不合格以及非碘盐进入病区,人群碘缺乏的纠正并不彻底,地甲肿和地克病虽然得到了基本控制,但重点人群,特别是孕妇供碘不足是导致亚克汀发病的重要原因。亚克汀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典型的克汀病,并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病区人群的智力水平正在成为衡量碘缺乏病防治好坏的重要标志。过多的争论其诊断问题,不如着眼于本病的防治。严格的食盐加碘或育龄妇女强化补碘(碘油口服或肌注)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
1.第一级预防
(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食盐加碘比例1∶5万可有效地预防地甲病;1∶2万可预防地克病。加入盐中的碘化钾易氧化、升华,1993年以来已改为稳定性较好的碘酸钾。在包装、贮存、运输及食用碘盐过程中,须注意保持碘盐干燥,包装严密不透气、防晒、存放暗处。据测定,不同存放方式半年后的碘盐中碘损失率为:缸内10%;麻袋内29.4%;抽屉内57.8%;煮沸2h损失1.9%;烘烤2h损失66.1%。
(2)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特别适用于偏僻、交通不便、有土盐干扰地区,尤适用于育龄妇女。碘化油注射后,供碘效能可达3~5年。口服碘化油方法简便,群众易于接受,防治效果同样明显,供碘效能一般为1年半左右。
(3)保证人体碘的需要量:
①组别<4岁正常范围30~105μg/d;适宜量70μg/d。
②≥4岁及成人正常范围75~225μg/d;适宜量150μg/d。
③孕妇、乳母正常范围150~300μg/d;适宜量200μg/d。
(4)育龄妇女孕期妇女补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甲低、新生儿甲肿以及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
(1)碘防治监测:
①碘盐含碘量的监测:包括碘盐加碘浓度、包装、出厂抽查、保管存放、销售点及居民家庭内的抽查,及时纠正问题,减少碘的损失。
②碘化油注射及口服的监测:防止出现合并症。
③病情监测:监测点定期调查和比较食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发病率动态变化。
④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尿碘测定:加碘后尿碘明显增加,群体尿碘测定有意义,当尿碘<25μg/g肌酐时,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并发克汀病的临界浓度;甲状腺吸131I率测定(24h)表现为低于加碘前;血清T3、T4测定:随补碘升高;血清TSH测定:低于补碘前。
⑤儿童智商的测定:不低于70。
(2)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978年我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专业会议制订):
①居住在甲状腺肿病区。
②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有小于拇指末节的结节。
③排除甲亢、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④病区划分标准(以乡为单位)。
轻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3%;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20%;尿碘25~50μg/g肌酐。
重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10%;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50%;尿碘<25μg/g肌酐。
(3)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标准(1980年制订):
必备条件:①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②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力障碍。
辅助条件:①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及运动神经障碍。②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膨隆等)。③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黏液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血浆PBI降低、血清T4、TSH升高)。
具备必备条件和辅助条件中的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损伤、脑炎、脑膜炎及药物中毒病史者可诊断为地克病。
3.第三级预防 甲状腺粉制剂疗法:对治疗发生胶性甲状腺肿以前的患者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成人每天口服甲状腺片60~120mg,合并使用碘化钾10mg,3个月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疗程间隔半个月。对胶性甲状。[收起]
亚克汀病由于是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它属于有结构异常的精神发育迟滞。所谓结构异常是指这种智力落后是有一定的病理改变、结构异常和神经系统损伤。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地克病是相同的,轻度缺碘或缺碘导致的轻度损伤是其发病的基本环节。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由于碘盐浓度不稳定或不合格以及非碘盐进入病区,人群碘缺乏的纠正并不彻底,地甲肿和地克病虽然得到了基本控制,但重点人群,特别是孕妇供碘不足是导致亚克汀发病的重要原因。亚克汀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典型的克汀病,并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病区人群的智力水平正在成为衡量碘缺乏病防治好坏的重要标志。过多的争论其诊断问题,不如着眼于本病的防治。...[详细]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