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麻疹样红斑(erythema morbilliforme)为一种急性全身性红斑,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常伴随瘙痒。
病因
病因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巴比妥酸盐、青霉素、汞剂、水杨酸盐类等)有关。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有关。
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开始为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丘疹,后逐渐发展为斑疹或斑丘疹。初鲜红色以后变为暗红色,可相互融合,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部明显,类似麻疹,以后扩散至四肢及面部,可出现黏膜红斑,可伴随中至重度瘙痒,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皮疹一般持续1~2周,以后皮疹逐渐消退,约2~3周后完全消失。一般常无内脏的损害。若是由药物所引起的皮疹,未及时停药,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并发症
可并发感染。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表浅血管丛周围有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表皮真皮交界处出现少数空泡。
诊断
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及病史可以确诊。
治疗
皮损由于可自然消退,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与药物过敏有关者应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发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1.抗组胺药 选用H1受体拮抗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4mg,3次/d,苯海拉明25mg,3次/d,亦可选用氯苯那敏(扑尔敏)20mg,苯海拉明50mg肌注。 2.非特异性脱敏药物 维生素C 1g静脉滴注,1次/d,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1次/d。这两种药物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而减少其渗透性,有一定的消炎、消肿作用。 3.抗生素 选用青霉素G钾(钠)盐,肌内注射20万~40万U,2~4 次/d;静脉滴注200万~1000...[详细]
预后
皮疹一般持续1~2周,以后皮疹逐渐消退,约2~3周后完全消失。一般常无内脏的损害。若是由药物所引起的皮疹,未及时停药,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