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acrodematitis pustulose perstans 固定性脓疱性肢端皮炎
  • 症状: 脓疱疮 鳞屑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脓疱症 

概述

脓疱性细菌疹(pustular bacterid)由Andrews1941年报道,是机体对细菌性感染病灶所引起的一种机体过敏反应疹,表现为掌跖对称性、成群水疱和脓疱。Sachs等认为此病与匐行性皮炎是同一疾病或同病异型,因此称本病为固定性脓疱性肢端皮炎(acrodematitis pustulose perstans)。

病因

目前争论较大,有人认为是机体对湿疹或银屑病的特殊反应。但Andrews认为本病常发病于中年人,以往无银屑病表现,而且发现扁桃体、牙齿、鼻旁窦或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当使用抗生素除去此种病灶后,皮损常得以痊愈,因此认为本病可能是与感染病灶有关的独立疾病。

发病机制

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与感染病灶有关的独立疾病。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是脓疱,开始可为水疱,很快变为脓疱,常能看见脓疱和出血点相间存在,皮损多时可互相融合呈蜂窝状外观,皮损对称发生,通常从掌跖的中央部位开始,逐渐扩展到整个掌跖部。指趾蹼很少累及。
在发病早期,白细胞增高达1.2~1.9×104/dl,中性粒细胞达65%~80%,鳞屑呈黏着性、粗大和干燥,常有严重的瘙痒、肿胀、疼痛。
Andrews认为由于远离部位的感染的存在,治愈有赖于感染灶的控制可作为诊断的决定性标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在发病早期,白细胞增高达(1.2~1.9)×104/dl,中性粒细胞达65%~80%。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在表皮深部有单房性大脓疱,脓疱四周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疱顶表皮轻度增厚,但脓疱间的表皮基本正常,脓疱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诊断

主要根据皮损部位、临床特点,去除病灶可痊愈,脓液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有效,基本可确定诊断。

治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可用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溶液或1%新霉素溶液湿敷。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控制皮损有效。

预后

治愈有赖于感染灶的控制。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