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耳鼻咽喉科
- 别名: dermatitis micropapulosa erythematosa hyperidrotica nasi perisyringitis chronica nasi 鼻多汗红斑微丘疹皮炎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暂无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鼻红粒病(Granulosis rubra nasi)罕见。主要发生在儿童鼻部的限局性红斑及粒状小丘疹,同时伴有鼻部多汗。
病因
病因不明,常有家族史,但遗传机制不清。
发病机制
有人认为系末梢循环不良或情绪紧张所致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及局部多汗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小汗腺囊性病变。
临床表现
1.本病始于幼儿,从出生6个月~10岁儿童,常为家族性。 2.在鼻端、鼻翼部发生多数密集红色粒状丘疹及弥漫性潮红,表面无鳞屑,偶见有小疱及小脓疱。可有轻微的痒感,偶发生在颊、额部者。 3.经过缓慢,通常至青春期自愈。 4.患儿一般营养欠佳,常有手足发绀,手足多汗,冬季易发生冻疮。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真皮内血管扩张,汗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汗腺管扩张呈囊状。
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女童多见及临床表现,一般易于诊断。
治疗
本病到青春期可自行消退,可不用治疗。 1.原则为改善末梢血液循环,避免情绪紧张,改善营养,可酌服鱼肝油、复合维生素B、含铁剂等。 2.局部可用收敛性泥膏如硫黄鱼石脂泥膏。 3.中医治疗参照酒渣鼻。
预后
经过缓慢,通常至青春期自愈。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