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口腔科
- 别名: 颊颏口周皮肤红变 erythrosis pigmentaciei erythrosis peribuccale pigmentarie of Brocq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色素性口周红斑(erythrose peribuccale pigmentaire)又称面部色素红色病(erythrosis pigmentaciei)、Brocq色素性口周红斑(erythrosis peribuccale pigmentarie of Brocq)。临床表现为面部中部尤以口周部出现红斑及色素沉着。
病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与化妆品中所含的光敏物有关。亦有认为与血管运动神经不稳定、5-羟色胺代谢异常及脂溢性皮炎有关,患者多为脂溢性素质。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亦可见于男性。口周呈弥漫性红斑,时久可变为咖啡色或褐红色素斑,与口唇间有狭窄的正常皮肤带。可逐渐蔓延至额部、颞额部及下颏等部,个别患者仅限于口角及下颌角。炎症消退后,色素沉着一般持续时间较久,除去病因后方可逐渐消退。可伴有Civatte皮肤异色病。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层黑素体及噬黑素细胞增加,真皮乳头层毛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治疗
局部对症处理,可外用避光剂及脱色剂,亦可用皮质激素霜剂。绝经期妇女可试用雌激素治疗。
预后
炎症消退后,色素沉着一般持续时间较久,除去病因后方可逐渐消退。
预防
除去病因,避免刺激性饮食,如酒、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