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又称复发性口疱,为口腔黏膜的疼痛性、复发性、单发或多发性小溃疡。一般7~10天可自愈。本病与中医“口疮”、“舌疮”相似。如。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记载:“肺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又如。外科证治全书〃口疳记载:“有经年不愈者,有时愈时发者,皆因素食肥甘所致,食肥多热,食甘满中,其气上溢,生疳”。
病因
病因不清,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报告有45%的病人有阳性家族发病史。严重的复发性口疱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女性患者多与月经周期有关,认为与黄体酮增加、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与病毒感染、过敏反应有关。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如便秘者易发。与精神、情绪等因素有关,睡眠不足、精神刺激、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诱发。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严重的复发性口疱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精神、情绪等因素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50%的病人有口腔溃疡史。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轻度发热、食欲不佳等。好发于唇、颊,舌黏膜。 损害可分为3期: 1.发疱期 局部充血,疼痛,相继出现群集的丘疹或小水疱,基底红肿。 2.溃疡期 水疱迅速破裂形成溃疡,大小如帽针头或扁豆,呈圆形、椭圆形,可逐渐扩大如指甲或更大。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表面凹陷呈碟状,被覆有灰黄成灰白色苔样假膜,不易除去,若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 3.愈合期 红肿减退,疼痛缓解,渗出减少,基底肉芽生长,溃疡变浅缩小愈合。不留瘢痕。 7~14天可自愈,但可反复发作。 局部自觉灼痛,唾液分泌增加,以进食和说...[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反复发作的以黄色假膜、凹陷性溃疡伴炎性红晕、灼痛为特征。 中医病机与辨证: 1.脾胃炽热型 口臭、疼痛,口腔多处糜烂,进食困难,舌边尖红,苔微黄或腻,脉弦滑。 2.阴虚火旺型 口舌生疮,时愈时发,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疲倦无力或午后潮热,舌苔薄白,脉沉细。 3.脾胃虚损型 满口生疮,不思饮食,食后作胀,倦怠无力或久泻致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嫩,舌苔白,脉细弱。
治疗
1.西医方法 注意口腔卫生。 (1)全身治疗:可用于损害数目多,间歇期短,痛苦大的病人。VitB1 1.0mg,VitB2 5mg,VitC 100mg,VitB6 10mg,每天三次口服。发作频繁或病情较重者,可口服泼尼松5~10mg/次,每天3次。冻干组织胺丙种球蛋白,每周2次,每次2ml,肌内注射。左旋咪唑:50mg/次,每天3次,每周服用2天。可用冻干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肌内注射。对伴随月经周期复发的患者可给己烯雌酚1mg,每晚1次口服,每月经第5天起,连用20天。对更年期或卵巢切除后发生的口疮,可用甲睾酮(甲基睾丸素)与雌激素合用。 (2)局部...[详细]
预后
7~14天可自愈,但可反复发作。
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