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暂无
  • 症状: 瘙痒 丘疹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群体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疣状角化不良病(warty dyskeratosis)首先由Helwig和Allen报告,1957年由Syzmankh创用此命名。

病因

病因目前尚不明。有人认为本病为单发性Darier病。

发病机制

口腔损害可继发于刺激和外伤,烟草和其他化学性致癌物质与口腔损害的发生可能有关。皮肤损害发生于曝光区,可能与长期紫外线照射有关。亦有人怀疑本病像天疱疮一样,可能存在有引起棘层松解的循环抗体。

临床表现

皮损主要发生于颜面、头、颈和腋窝,偶见于口腔。在40~50岁开始发病,男多于女。皮损为肉色到褐色丘疹,边缘光滑卷曲,中央呈角化过度性角栓。损害中可排出有臭味的乳酪样物质。皮损通常呈单发性,亦有报告多发性者。可发生瘙痒和出血,但大多无主观症状。临床上诊断困难。尚无恶变的报告。口腔损害罕见,类似皮肤损害。损害通常不疼痛,发生于受外伤形成的角质化黏膜上,为小的丘疹和结节,中央呈火山口状,可呈乳头瘤样外观,颜色为肉色到白色。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皮损中央有大的烧瓶状凹陷物,并借通道与表面相连。通道中充满角蛋白物质。大的凹陷上部含许多棘层松解性和角化不良性细胞。凹陷下部见许多绒毛,后者为显著变长的真皮乳头,其上仅被覆一层基底细胞,并从杯形凹陷的底部向上突出。
在向上生长的绒毛底部常见不规则向下生长的表皮索。后者常为双层基底细胞,由狭窄的裂缝隔开,裂缝内有少数角化不良棘层松解细胞。在凹陷入口衬以增厚颗粒层的通道中,常见典型圆体细胞。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的皮损特点和组织病理即可诊断。

治疗

可手术切除。

预后

尚无恶变的报告。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描述。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