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苔藓性皮肤结核 tuberculosis cutis lichenoides 播散性毛囊性皮肤结核病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儿童或青年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瘰疬性苔藓(lichen scrofulosorum)又称苔藓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 lichenoides),或播散性毛囊性皮肤结核病或腺性苔藓。其特点为在儿童躯干发生的散在性苔藓样毛囊性丘疹。
病因
病人常有淋巴结、骨、关节结核或其他皮肤结核史,且有的发生于麻疹或其他传染病之后,在皮疹中找不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故认为是结核疹的一种。近几年Brunner等曾先后介绍过有瘰疬性苔藓临床表现的苔藓样或小丘疹性结节病的病例,Schuhmachers报告了2例患者可视为泛发性丘疹型环状肉芽肿。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在皮疹中找不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
原发损害为淡红、红褐或黄褐色与毛囊一致的粟粒大丘疹,上覆细小鳞屑,簇集成片,散在分布。多发于胸、背、腹、腰及四肢,以胸侧为多见。患者常伴有其他活动性结核,如骨、淋巴结、皮肤或内脏结核,尤多见于儿童。慢性经过,可以自愈,易于复发,自觉症状轻微。结核菌素的高倍稀释液(1∶1000000)试验可呈阳性。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浸润多在毛囊周围,浸润中有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郎汉斯巨细胞,浸润境界甚为清楚。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原发损害为淡红、红褐或黄褐色与毛囊一致的粟粒大丘疹,上覆细小鳞屑,簇集成片,散在分布。多发于胸、背、腹、腰及四肢,以胸侧为多见。患者常伴有其他活动性结核,如骨、淋巴结、皮肤或内脏结核,尤多见于儿童。慢性经过,可以自愈,易于复发,自觉症状轻微。结核菌素的高倍稀释液(1∶1000000)试验可呈阳性。组织病理:浸润多在毛囊周围,浸润中有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郎汉斯巨细胞,浸润境界甚为清楚。即可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 主要在积极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增进机体抵抗力。全身治疗药物参见局限性皮肤结核。 2.一般疗法 注意环境卫生及合理的生活制度,充足的新鲜空气、日光,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增强营养。食物宜低盐。酌情给滋补强壮剂。 3.局部治疗 原则为对症、缓和、消炎及促进吸收,禁用剧烈刺激性药物。
预后
慢性经过,可以自愈,易于复发,自觉症状轻微。
预防
预防原则:主要是发动群众,大力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杜绝传染途径。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