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系多种回归热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与出血现象。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回归,故称回归热。依传播媒介的不同本病分为两大类,即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及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
病因
回归热螺旋体属于疏螺旋体属(Borrelia),又名包柔螺旋体属,共十多种,各种形态相似,但免疫反应不同。按其传播媒介分虱传与蜱传两类。虱传(流行性)回归热病原为回归热螺旋体(B.recurrentis),曾称欧伯迈尔螺旋体(B.obermeieri)。蜱传(地方性)回归热病原按昆虫媒介软体蜱(ornithodorus)的种类命名,有十余种。蜱的分布有严格的地区性,故其所致的回归热亦有严格的地区性。我国南、北疆已发现的两种螺旋体分别与波斯螺旋体(B.persica)及拉氏疏螺旋体(B.latyschevi)相符。中非有杜通疏螺旋体(B.duttoni),中亚有波斯疏螺旋体(B.persica)...[详细]
发病机制
患者发热与螺旋体在血循环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有关。当病原体在机体内增生时,机体产生以IgM与IgG为主的特异性抗体,其中有凝集素、制动素及溶解素等,效应细胞以及多核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螺旋体消灭,高热急退转入间歇期。部分未消灭者隐匿在脑、肝、脾及骨髓中,借助于抗原的变异,使原抗体不能消灭复发的螺旋体,它们经繁殖后再侵入血循环导致复发。复发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引起新的免疫应答,最终使疾病获愈。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受损及红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贫血、出血及黄疸。螺旋体侵袭神经系统及眼部,形成神经疏螺旋体病,则可发生淋巴细胞脑膜炎与外周面神经麻痹及眼部疾患。 病理变化示脾大,有散在...[详细]
临床表现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虱传染者以冬春季多见,蜱传染者4~8月多见。潜伏期为4~18天,过后出现高热,伴寒战、头痛、乏力。多数患者发热持续1天,少数病例发热反复发作数次。常伴有肌肉关节疼痛、恶心、腹痛等。体温可高达38~40℃,可有嗜睡。查体可见结膜充血,躯干和四肢有多数皮肤瘀点和紫斑,肝脾肿大,偶见黄疸。全身乏力。 蜱传染的地方性回归热较轻,叮咬局部可发生皮炎,为紫红色斑丘疹。瘙痒,抓破后可继发感染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也可表现为玫瑰疹、猩红热样疹。
并发症
虱传回归热易并发肺炎、中耳炎、心内膜炎,偶有脾破裂大出血。蜱传回归热于多次复发后,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脑膜炎、脑炎等,可有视力障碍和神经麻痹等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查 回归热螺旋体,在患者发热期的外周血液内,一般容易查到。薄的血涂片中,用革兰染色为阴性,瑞氏或吉姆萨染色呈红色或紫色。于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以旋转和移行的方式灵活前进或后退,并向两侧摇摆。骨髓涂片也可找到螺旋体。培养基须含血液、腹水或肾组织。在微氧条件下可以增生,但易衰退,不易传代保存。因而多用动物接种,虱传者可用小白鼠或鸡胚,蜱传类可用豚鼠。 近年来在埃塞俄比亚乡村诊所,有人报道用优质血沉棕黄层(qualitative buffy coat,QBC)技术离心,并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回归热包柔螺旋体;与此先后在西非也有人报道,因该处蜱传回归热患者的血涂片中,螺旋体数目少...[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腰穿脑脊液可发现螺旋体。
诊断
凡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加之发病季节、地区、个人卫生情况,体虱滋生条件,或野外被蜱叮咬史等流行病学依据,即可考虑本病。患者发热期可进行外周血涂片查找病原体;神经系统症状明显者,检查脑脊液查找病原体;间歇期,需将患者血液进行动物接种,查找病原体,病原体阳性者即可确诊。
治疗
抗生素治疗有特效,高热期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雅-赫反应,高热自然骤降时也可发生。此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血液内螺旋体消灭的数量与速度有关,因而首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为了减少此反应,开始用药时,可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发生时,应立即给以地塞米松、强心及抗休克等对症处理。有效的抗生素第一次用后8h之内,血液内螺旋体即消失。抗生素中首选四环素,近年来,国外治疗虱传回归热通常采用单一剂量疗法,此疗法的复发率<5%,四环素成人剂量为500mg口服,儿童剂量为12.5mg/kg体重。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和<9岁的儿童忌用。不能用四环素者,可采用红霉素口服,剂量同四环素。不能经肠道治疗者,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肌内注射...[详细]
预后
早期应用抗生素效果较好。儿童预后良好,年老体弱、孕妇预后较差。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险恶。虱传回归热病死率为2%~6%,大流行时可高达50%。蜱传回归热病死率为2%~5%,但新生儿病死率可高达60%。
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用以免疫预防,故重点仍为切断传播途径及控制传染源。预防虱传回归热为彻底灭虱。预防蜱传回归热主要环节为防鼠、灭鼠及灭蜱。灭蜱可用2%敌敌畏或3%马拉硫磷乳剂喷洒。野外作业者,应穿“五紧衣”防蜱叮咬。同时也应治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