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地霉菌病(Geotrichosis)是一种偶见的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此菌为酵母样真菌,广泛分布,可寄生于土壤、蔬菜及水果上,最常波及肺及肠道。1842年由Beneff首次报道本病为一结核空洞患者并发地霉菌病。 由于本病是一条件致病性感染,故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病因
地霉菌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最常波及肺及肠道。
发病机制
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临床表现
1.肺地霉菌病 临床表现似肺结核且常继发于肺结核,表现为发热、慢性咳嗽、咳痰及咯血,X线检查可见成片紧密浸润。支气管地霉菌病不波及肺,症状似细菌性或念珠菌性支气管炎,不发热但有咳嗽及带血的黏液样痰。X线检查可见弥散的支气管周围增厚。 2.胃肠道地霉菌病 临床表现似肠胃炎,伴胃痛及腹泻,需与念珠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3.口腔地霉菌病 临床表现似口腔念珠菌病。念珠白地霉是口腔、舌及腭的一些正常菌群,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酪样斑,凝乳状白色假膜,揭除此假膜,遗留红斑性基底,伴烧灼感。咽、喉及其联合处可被波及。 4.皮肤地霉菌病 大多数皮肤地霉菌病波及皮...[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直接检查:痰、粪、渗出液、鳞屑用10%KOH涂片可见细的分隔菌丝,有时可见关节孢子。这时很易与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种相混淆。
其他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 HE染色可见真皮、尤其是在皮下横纹肌内血管增生,周围有灶性及弥漫性细胞浸润;郎汉斯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纤维化,形成混合细胞性肉芽肿,浸润细胞间有散在和成簇的7~10μm圆形孢子及少数关节孢子。PAS染色则孢子非常明显,2~10μm大小不一,个别呈圆形,胞壁增厚。 2.X线检查 肺及支气管地霉菌病应由X线检查确诊。
诊断
耳地霉菌病临床表现似曲霉或念珠菌感染,特征为水肿、红斑、上皮剥脱及结痂。主要自觉症状是痒。直接检查:痰、粪、渗出液、鳞屑用10%KOH涂片可见细的分隔菌丝,有时可见关节孢子。X线检查:肺及支气管地霉菌病应由X线检查确诊。
治疗
1.碘化物 碘化物对支气管、肺及皮肤地霉菌病很有效,每天用6g,常需持续用4~6个月。用法为:20g碘化钾溶解于300ml水中,即每15ml药液含碘化钾1g。此药一般可以耐受,主要副作用是胃炎,可用牛奶或橘子水冲服来预防。如果需要,可每天肌注或静脉注射碘化钾1~2g,其他副作用有皮疹、结节红斑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免疫缺陷患者,则需选用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或酮康唑。 2.制霉菌素 是一种多烯类抗生素,对念珠白地霉非常有效。用法为:肺及支气管地霉菌病,每天150万单位制霉菌素溶于聚乙二醇气雾吸入。建议在晚间用气雾吸入;胃肠道及口腔地霉菌病可口服或外用制霉菌素。 3.甲紫(龙...[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