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感染科 
  • 别名: 梅累内氏坏疽 梅累内坏疽 细菌协同性坏疽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本病为手术或外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皮肤坏疽性溃疡,以伤口周围皮肤水肿隆起、红斑及难治愈为临床特征。由Brewer和Meleney于1926年所描述。皮损由微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感染所致。

病因

皮损由微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感染所致。

发病机制

典型皮损发生在腹部手术(如回肠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的切口缝合处附近或引流管放置处,典型者可见以下特征:中央部分坏死(溃疡形成),外围呈鲜红色,中间为紫罗兰色。皮损几乎都疼痛和触痛,然患者常无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

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发生在腹部手术(如回肠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的切口缝合处附近或引流管放置处;因腹部或胸部的感染(如脓胸)而行切开胸壁手术后的瘘管出口处;或肢端慢性溃疡处,感染通常在术后1~2周出现,起初为一局限性红斑、水肿性的触痛区,随之形成一疼痛性浅表小溃疡,并逐渐扩大。典型者可见以下特征:中央部分坏死(溃疡形成),外围呈鲜红色,中间为紫罗兰色。皮损几乎都疼痛和触痛,然患者常无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如不治疗,溃疡进行性扩大,最终形成巨大形溃疡。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通过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溃疡的组织相为非特异性。坏死延及真皮,并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浸润,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溃疡边缘的表皮有反应性增生。

诊断

根据手术或外伤后产生的进行性坏死性溃疡,并通过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即可确诊。

治疗

早期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并应用抗生素,也可适当配合使用皮质激素。

预后

如不治疗,溃疡进行性扩大,最终形成巨大形溃疡。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