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龙线虫病(Dracunculosis)又名几内亚线虫病(Guinea worm disease)或龙线虫感染(dragon worm disease),是由麦地那龙线虫引起。 麦地那龙线虫雌虫一般长约70~80cm,极少超过100cm,人类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后,龙线虫幼虫进入人体,从而完成它的生命周期。虽然某些动物也可被感染,但人类是其固定及主要感染宿主。
病因
人类的胃酸可以释放出被吞食的挠足虫内的幼虫,幼虫经胃壁到达疏松的结缔组织。幼虫成长为成虫约需10~14个月,不引起组织反应。受孕的雌虫在皮肤中迁移可导致包含炎症细胞和嗜酸细胞的局限性水疱,四周后蠕虫出现,水疱在接触水后破裂,从雌虫子宫释放出幼虫。组织中破裂的蠕虫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脓肿形成。
发病机制
人吞食的挠足虫内的幼虫,幼虫经胃壁到达疏松的结缔组织。幼虫成长为成虫约需10~14个月,不引起组织反应。受孕的雌虫在皮肤中迁移可导致包含炎症细胞和嗜酸细胞的局限性水疱,四周后蠕虫出现,水疱在接触水后破裂,从雌虫子宫释放出幼虫。组织中破裂的蠕虫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脓肿形成。
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丘疹,可2~7cm大小,由硬结边缘进入静脉约需1~3天,患者感到强烈的烧灼感,至少浸入水中的感染部位可感觉到。水疱破裂,幼虫被释放入水。组织中破裂的蠕虫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脓肿形成。皮肤破溃还可导致二重细菌感染,包括破伤风,感染寄生虫数目可一个到多个,总数常可少于6个或多于50个。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常见于下肢、足部,也可出现于手部、臂部、甚至下颌部,全身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荨麻疹,瘙痒可为一过性。一旦幼虫被释放于水中,全身症状可加重。 偶尔蠕虫也可见于心包、脊背、眼、韧带、睾丸等深部组织。如果关节受侵也可引起关节炎。 对这种寄生虫感染没有保护性免疫...[详细]
并发症
可出现荨麻疹。
实验室检查
虫体在组织中移行过程中常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已死的钙化虫体。
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粪便或皮损中找到幼虫可诊断,X线检查可发现已死的钙化虫体。
治疗
流行的治疗土法可用绳慢慢缠绕,但这样可导致虫体破裂,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药物治疗包括甲硝唑、噻苯达唑,可减少感染,易杀死虫体。噻苯达唑可完全杀死成虫,皮损可对症处理。
预后
对这种寄生虫感染没有保护性免疫,重复感染很普遍。
预防
避免接触感染,不喝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