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基本信息

  • 科室: 皮肤科 
  • 别名: 砂螨 恙螨病 拉草人螨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 相关疾病: 寄生虫病 

概述

恙螨又称“砂螨”、“砂虱”,国外称“红椿”或“拉草人螨”。属蛛形纲,螨目,恙螨科。恙螨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产卵于泥土隙缝中,经 5~7天孵化为幼虫,寄生于啮齿类小动物体上,吸血一次即入土为稚虫(若虫),经两次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寿命平均约300天。

病因

恙螨的成虫和稚虫均不吸血,以其他动物的卵和植物汁为食,喜居于潮湿多草遮荫的灌木丛中生活。仅幼虫吸血,幼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有时也侵袭人。

发病机制

当宿主在孳生地停留时,幼虫被宿主的气味所吸引到宿主身上,先以鳌肢爪刺入皮肤再注入唾液,吸取宿主的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液,在吸血时一般不换部位和更换宿主,可在宿主体内停留40~72h,亦有长达10天者。
恙螨的活动范围较小,受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因素的影响,幼虫对宿主的呼吸、气味、体温和颜色等都很敏感。

临床表现

恙螨叮咬后的症状与恙螨的种类、人的衣着和机体的敏感性均有密切关系。有的症状很明显,有的则不明显,叮咬后皮肤有瘙痒和灼痛,局部出现黄豆大至蚕豆大水肿性红斑,中央有被咬的瘀点,有的可出现大片红肿或水疱及全身性风团,疱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常继发感染。
恙虫最常叮咬小腿、腰部、后发际、耳廓、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处,其次是头颈、胸、腹部。恙螨的幼虫叮咬皮肤除引起皮肤损害外,还能引起恙虫热,又称恙虫病或丛林斑疹伤寒,是由幼虫所带的立克次体引起。
初发时在被咬处出现不痒的红色丘疹,顶端有一小水疱或脓疱,渐增至黄豆大,1~2天后顶端坏死结痂,称为焦痂,具有特征性,周围红晕,痂下有小溃疡但不化脓,附近淋巴结肿大有压痛,1~2天后病人突然出现高热、畏寒、头昏、恶心、四肢酸痛、嗜睡等症状。[收起]
恙螨叮咬后的症状与恙螨的种类、人的衣着和机体的敏感性均有密切关系。有的症状很明显,有的则不明显,叮咬后皮肤有瘙痒和灼痛,局部出现黄豆大至蚕豆大水肿性红斑,中央有被咬的瘀点,有的可出现大片红肿或水疱及全身性风团,疱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常继发感染。
恙虫最常叮咬小腿、腰部、后发际、耳廓、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处,其次是头颈、胸、腹部。恙螨的幼虫叮咬皮肤除引起皮肤损害外,还能引起恙虫热,又称恙虫病或丛林斑疹伤寒,是由幼虫所带的立克次体引起。
初发时在被咬处出现不痒的红色丘疹,顶端有一小水疱或脓疱,渐增至黄豆大,1~2天后顶端坏死结痂,称为焦痂,具有特征性,周围红晕,痂下有...[详细]

并发症

丛林斑疹伤寒。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在夏秋季节,皮疹特点可以做出诊断。

治疗

对恙螨叮咬后引起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局部搽5%硫黄霜或1%含酚炉甘石洗剂,症状严重者给予抗组胺药。若感染上恙虫病出现全身症状者,要组织抢救,及早给予氯霉素或四环素类药物。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杂草,堵塞鼠洞,捕杀老鼠,对溪流沿岸杂草有鼠洞的地方要洒 0.5%γ-666溶液或0.2%敌敌畏,以杀灭恙螨。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