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duodenum),亦称十二指肠内囊肿,为突出于肠壁外的球形囊腔。多数黏附于十二指肠后侧或内侧。是临床少内见的十二指肠先天性发育畸形。
病因
先天性消化道重复畸形病因有多种解释,但无满意结论,无突破性进展,一般认为有几种学说: 1.空化不全 Bremer认为,胚胎早期由于细胞增殖,消化道变成实心期,以后实心期肠腔内形成纵形排列的空泡,互相融合形成管腔(空化期),如空化不全可形成狭窄、闭锁等畸形。若在此发展过程中,迷走管腔形成圆形管状空腔,即为重复畸形,黏附于附近肠管壁上。十二指肠重复畸形组织学结构与十二指肠很相似。 2.憩室形外袋未退化 Thyng和Lewis发现人类胚胎早期和哺乳动物一样,消化道的各部分有一憩室形外袋,回肠最多,这与重复畸形好发于回肠部的事实相符合。在正常情况下,憩室形外袋可逐渐自行退化...[详细]
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常位于十二指肠内侧(图1),外形为球形、卵圆形,多数呈囊肿型,因不与肠腔相通,临床上又称为肠原性囊肿。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之肠壁与正常十二指肠壁组织学相似,多数呈囊肿型,其囊壁含有浆膜、平滑肌、黏膜。囊壁黏膜常有迷走的胃黏膜。同样可引起溃疡病、上消化道大出血、炎症穿孔。囊腔多数不交通,亦可由同一小肠血管供应。囊腔的远、近端均可与十二指肠交通。囊腔内有无色黏液,有时出血变成紫黑色。根据病理有大体形态,临床可分为憩室型、囊肿型、管型等3种类型。...[详细]
临床表现
症状多发生于婴儿,于第1次哺乳时即有症状出现,但也有迟至60岁始被发现者。 1.上腹部肿块 一般可在上腹部触及一活动性肿块。有时在症状发生前,肿块即被发现。大小不一,多为圆形,囊肿状。大者甚至可以充满肋缘至髂嵴之空隙。有文献报告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可以发生癌变。 2.梗阻症状 由于囊肿型的畸形扩大,压迫十二指肠,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偶尔有黄疸。 3.疼痛 该畸形内的黏膜分泌大量液体,腔内压力增加,可产生疼痛。 4.肠坏死 偶尔因压迫十二指肠,可引起出血和肠坏死。 5.溃疡出血、穿孔 往往是由于腔内有迷走的胃黏膜分泌大量胃酸...[详细]
并发症
迷走的胃黏膜分泌大量胃酸,可侵蚀囊壁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亦可侵蚀黏膜下的大血管,造成消化道大出血;肠壁或囊壁穿孔,则并发严重的腹膜炎。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可见十二指肠有扩大、压迫变形及高位肠梗阻表现,有时可以发现肿块阴影(图2)。
2.其他 核素99mTc扫描对消化道出血有帮助,CT检查亦可确诊。

诊断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多数在婴儿时期发病,平日胃纳差,消瘦,偶有上腹部不适、呕吐。囊腔巨大可压迫十二指肠,造成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呕吐物可有胆汁。X线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可了解畸形位置,肠梗程度等。CT检查亦可确诊。
治疗
明确为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后,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因肠管与重复畸形囊共有肠壁,故手术应谨慎,防止损伤十二指肠肠壁及血液供应。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在解剖上与胰头部、胆道系统、十二指肠密切相关,极容易损伤胆总管、胰腺与重要血管,且手术难度大,故不宜做切除。最好采用重复肠管囊壁与十二指肠吻合术(亦称开窗手术),此系Gardner-Hart经典手术。 方法:将重复畸形的囊肿前壁纵形切开,吸尽囊内液体;显露该囊肿与十二指肠间的间隔,并将其切开;剪除一部分使成一开口的窗,窗缘用丝线连续毯边缝合止血;然后剪除多余的囊壁,将其缝合闭锁,使囊肿与十二指肠腔相通(图3)。一般无需腹腔引流。亦有囊...[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