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essels entrapment syndrome,PVES)是腘窝的异常肌肉、纤维索带等压迫腘动脉或腘静脉,而引起的相应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有时也可累及神经,但以腘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本征的特点是患者多为年轻人,于跑步或剧烈运动后发病,并有进行性加重的间歇性跛行。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命名一直比较混乱。文献中常见的命名包括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腘静脉陷迫综合征、腘动静脉陷迫综合征、腘血管陷迫综合征和假性腘窝陷迫综合征等。目前一般都命名为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1897年,英国爱丁堡医学生Anderson Stuart首先报道本病变。他在解...[详细]
病因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是下肢腘窝部肌肉和血管之间的解剖变异,与胚胎发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胚胎学基础 下肢动脉系统起源于2条胚胎动脉,即轴动脉和髂外动脉,它们均来自脐动脉,后者是主动脉背侧的分支。在这2条胚胎动脉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轴动脉,在胚胎期30天即形成。另一条为髂外动脉,于胚胎期32天出现,在38天左右发出股动脉。轴动脉沿下肢后方纵行,而股动脉沿前方走向。胚胎期42天可发现轴动脉在膝部位于发育中的腘肌深面,在这一期,根据其与腘肌解剖位置关系,将轴动脉分为3段:腘肌近段、腘肌深面段和腘肌远段,并分别命名为坐骨动脉、腘深动脉和骨间动脉。在这一期也形成浅...[详细]
发病机制
1.病理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是一个进展过程,症状的严重性与腘血管受陷迫的程度密切相关,最终可导致血栓形成,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病变的开始是由于腘动脉受肌肉压迫与股骨反复摩擦,引起动脉壁轻度损伤,造成局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血栓形成,局部病变的蔓延可引起管腔狭窄,产生血流动力学变化,而继发性湍流则使狭窄段远侧的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和病变血管闭塞,均可造成急性缺血的严重后果。在病变部位可有许多侧支形成。 镜检特征为血管内膜纤维性增厚、内弹力层断裂、平滑肌细胞破坏、结缔组织增生和血栓形成后机化等。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较常见的病理变化分3期。Ⅰ期:外膜增厚和纤维...[详细]
临床表现
1.间歇性跛行 多数病人从间歇性跛行开始,但跛行出现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初期,多在快步行走或跑跳中,小腿有麻木、无力和痉挛性疼痛,被迫停步后症状消失。但在缓步行走时没有症状。这可能与腓肠肌收缩时承受的压力有关。与此相反,少数患者在急行时没有症状,而在慢步行走才有间歇性跛行。这些患者在静止情况下没有缺血表现。一旦动脉阻塞,就会出现缺血性间歇性跛行和其他缺血性表现。 Iwai曾描述2例患者步行姿态呈足内翻(pigeontoed),因为这种步态可以减少腓肠肌内侧头的收缩程度。 2.肢体缺血 据统计约有1/3患者起病比较急,但多数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或更久。在动脉阻...[详细]
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移植物血栓形成、出血、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提示移植物血栓形成,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应重新手术治疗。术后出血较少发生,但若存在,应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清除血肿,彻底创面止血。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应作抗凝溶栓治疗。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踝部脉搏容量描记定量检测(PPG) 应力试验时,脉搏容量描记幅度降低即是动脉受陷迫的证据(图3)。 2.彩色超声检查 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测方法,特别是动态测定踝部动脉血流波形,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多普勒踝部动脉测压 在患肢处于过度伸膝或屈膝和踝关节跖屈时,多普勒超声检测出足背动脉搏动波形发生明显改变,是可靠的诊断依据。据文献报道,踏车运动试验的同时测定踝动脉压,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手段。 (2)多普勒血流成像 患肢足背动脉多普勒血流成像图,可发现波形大幅度改变和腘动脉血流的变化,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测时,先将患者安置在长躺椅或坐椅上,轻度屈膝...[详细]
诊断
1.凡从青少年开始有上述间歇性跛行、慢性和(或)急性缺血性改变者,都应该想到此征的可能。在早期,多数患者在屈膝时末梢动脉搏动明显,伸膝时搏动减弱或消失。用动脉示波计检查就会出现上述动脉波形变化。用多普勒血管超声仪检查,伸膝时的音响和动脉波幅也会降低或消失。 2.在伸膝位股动脉穿刺造影片上,会看到腘动脉走行异常和受压影像。在动脉闭塞以后,也会显示出腘动脉向内偏移,闭塞近、远端动脉多属正常,且有比较丰富的侧支动脉。
治疗
无论腘动脉闭塞与否,所有明确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患者都应手术治疗。本征的手术治疗常取决于症状和病变的程度,手术原则是松解血管压迫、血管重建和恢复正常血流。 1.手术治疗 (1)手术入路:多数学者主张采用腘窝后径路切口,能充分显露腘窝的血管和异常肌肉等组织,故最常采用,但其缺点是大隐静脉暴露不良,取材不便。在少数情况下,如Ⅰ型患者可采用内侧径路切口(Szilagyi切口),腘动脉下段受累者手术暴露良好、大隐静脉取材方便,便于行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缺点是腘窝组织结构不能充分暴露,可能遗漏压迫腘血管的肌肉、纤维束带等,以致术后复发,故不适用于Ⅱ型、Ⅲ型和Ⅳ型患者。当动脉闭塞...[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