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咽后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retropharyngeal space)是发生在咽、食管后壁和椎前筋膜之间的化脓性感染(图1)。好发于瘦弱及营养不良者的婴幼儿,多因鼻、耳部感染或颈椎结核等蔓延而来。临床早期似呼吸道感染,逐渐形成咽后壁脓肿。因脓肿压迫,咽喉部水肿、呼吸和吞咽困难。发声时因咽部共振腔缩小,患儿有鸭叫样语音或哭声。体检发现颈强直。临床宜早期切开引流脓液和全身抗感染治疗。

病因
1.最常见原因是鼻腔、鼻窦、腺样体和鼻咽部的感染经淋巴系扩散,引起咽后间隙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咽后淋巴结在咽后中线每侧各有1组),恶化成为脓肿。故本病可并发于麻疹、猩红热、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2.异物、外伤等所致咽后壁或食管后壁穿破。 3.耳部感染,如中耳炎蔓延至颞骨岩部,直接破坏骨质,或间接形成硬膜外脓肿后,再经颅底的破裂孔穿入咽后间隙。耳源性颈深部贝佐尔德脓肿(Bezold’s abscess)也可经咽旁间隙穿入咽后间隙。 4.颈椎结核或结核性咽后淋巴结炎蔓延发展成寒性脓肿,属慢性疾病。 5.由咽旁脓肿穿入。
发病机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 (1)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较急。早期患儿多有发热、哭闹、烦躁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数天后出现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2)咽喉部水肿:早期即可发生,逐渐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喘鸣和吞咽困难,入睡后加重。患儿常因吞咽困难而拒食。 (3)鸭叫样哭声:此时小儿语音及哭声特殊,发声含混不清而带鼻音,哭声似鸭叫。这是由于发声时咽部共振腔缩小,而不是嘶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临床现象。 (4)颈痛、流涎:患儿常诉颈痛,有流涎,但通常无牙关紧闭。 (5)全身衰竭症状:因进食及呼吸困难,患儿常有失水、衰竭等表现。 2.体征 颈部有...[详细]
并发症
1.呼吸道梗阻、窒息 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为咽后脓肿自发性穿破或切开不当,脓液涌至呼吸道所致,有时也可为咽部肿胀痉挛或气管受压所引起。 2.感染扩散 (1)纵隔炎:感染向下扩散至纵隔时可引起纵隔炎。表现为胸痛、严重呼吸困难、高热。X线片显示纵隔阴影增宽。 (2)其他颈深部间隙感染:咽后间隙脓肿压力过高,感染可扩散至咽喉间隙、腮腺间隙或下颌间隙。 (3)脑膜炎:感染向上扩散至颅内,可引起脑膜炎。 (4)脓毒血症、菌血症:细菌毒素吸收入血或病原菌进入血液,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菌血症等全身感染症状。 3.出血与栓塞 病灶腐蚀...[详细]
实验室检查
细菌学检查。若病史较长,颈椎无显著的病变者,应做细菌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1.咽喉部检查 可仅为咽后壁中线一侧小范围的局限性肿胀(早期为咽后淋巴结感染所致)或咽后壁明显红肿隆起,患侧腭咽弓及软腭可被推向前方。如脓肿延及咽喉,患侧杓状会厌襞可发生水肿。偶有脓肿位置较低,需借直接喉镜检查方能发现者。触诊时,局部软,有压痛或波动。明显隆起者穿刺抽吸可获脓液,但触诊有引起脓肿破裂的危险,不宜轻易试行。穿刺抽吸时,亦应慎重,以防脓肿突然破裂而致窒息。故检查前应作好急救准备并取仰卧头低位,以防万一。 2.X线检查 颈侧位摄片可见椎前有隆起的软组织阴影。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咽喉镜检查诊断一般不难。X线检查有助于判断脓腔大小及范围。颈椎结核引起者可显示颈椎骨质破坏。
治疗
基本原则为给予有效抗生素,对症治疗和及时切开引流。 1.切开排脓 一旦确诊,应及早切开排脓。婴儿可在无麻醉下进行。手术开始前准备好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器械、氧气、吸引器等。取仰卧头低脚高位,注意头部不可过度后仰,以免加重呼吸困难,或导致脓肿突然破裂。切开进路有3条: (1)经口进路:最常采用,适用于早期未并发呼吸道梗阻或其他并发症而又能用局麻者。取仰卧头低位(图2)以防止脓液流入气管。应用开口器,在备有良好照明及抽吸的条件下,以压舌板将舌根压于口底,看清脓肿部位,在最隆起处进行穿刺抽吸,尽量抽出脓液后,再用长柄小尖刀(先用胶布或细纱条将刀片缠好,使仅露出1cm的刀尖),在脓...[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