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火器性异物(firearm foreign body)多发生于战争或枪战中的盲管伤,80%以上为弹片,少数为枪弹。伤后早期患者可有出血、休克和窒息。异物周围组织可发生炎症改变,亦可伤口不愈,形成脓肿或窦道。因部分异物移动或压迫还可致周围器官的损伤和坏死。因此应适时进行手术摘除。
病因
火器伤按致伤武器分为枪弹伤和弹片伤,按伤口性质分为贯通伤和盲管伤。盲管伤常有异物存留。据前苏联资料统计,盲管伤80%以上是弹片所致。颈部火器性异物多见于弹片盲管伤。贯通伤很少有异物存留,只占所有贯通伤的1.5%左右。 颈部伤如果合并气管、食管、咽喉的穿透伤,弹体可以穿过一侧管壁,落入管腔被排出,也可能嵌入对侧颈部软组织内。 颈部火器性异物一般只有1个,但猎枪走火所致的误伤,可有多个散在的异物。
发病机制
有异物存留的颈部伤口,其临床病理过程可分为3种类型: 1.异物周围无显著炎症,伤口愈合。 2.异物周围有炎症,伤口不愈合,形成脓肿或窦道。 3.异物的压迫和移动引起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坏死,发生并发症。 由于颈部血管丰富,盲管伤发生厌氧感染或破伤风者较少见,发生继发性出血者较多。异物周围常形成坚实的包膜,不利于细菌生长。但在撞伤、手术、流感或其他发热性疾病时,包膜被破坏,则可促使感染复发。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视损伤的性质和时间,异物的位置和大小,有无合并伤和并发症而异。 1.症状 伤后早期可出现休克、昏迷、出血、窒息或呼吸、吞咽、发声困难。中期由于异物引起的损伤和感染,常发生出血、颈蜂窝织炎及脓肿、纵隔炎、败血症、颈椎骨髓炎等并发症。晚期则常有窦道、瘢痕狭窄、神经瘫痪等后遗症。 颈软组织内的弹片,特别是尖头的弹头,由于本身的重力和肌肉的收缩,可以发生移动,导致手术困难或破坏重要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进入血管内的枪弹,可沿动脉或静脉血流移动,引起血管损伤。Kaшkpapob报道1例枪弹沿颈内静脉滑动经过心脏进入肺动脉,最后停留于肺门区。 2.体检 ...[详细]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透视 变换患者体位进行透视,并结合颈部或咽部的手指触诊,不仅能发现异物,而且在颈部活动时能查明异物的移动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嵌入喉部或甲状腺的异物在吞咽时常随喉部移动。颈总动脉附近的异物透视可见搏动性移动(摄片则见异物阴影有双重边缘)。 手术中为确定异物与伤口内的金属器械的关系,可作对照性透视,或刺入针头作为方向标志,在透视下标定异物的准确位置。 2.X线摄片 颈正侧位摄片能确定异物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异物造成的并发症和骨损伤(颈椎、舌骨等)。通过自然孔道(或伤道、窦道)放入金属标志摄片,有助于确定异物的深度。有瘘管者可作瘘管造影。颅底、椎旁和翼腭窝等深部...[详细]
诊断
1.病史 患者有火器伤,且多为盲管伤。 2.临床表现 临床体检和症状支持有异物存在。 3.影像学检查 对火器性异物有准确定位。
治疗
原则上应适时摘取颈部火器异物。 1.异物摘取适应证 (1)异物引起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 (2)异物引起感染,妨碍伤口愈合或形成窦道者。 (3)异物位于重要器官(颅底、椎管、血管、神经)附近。 (4)异物表浅,容易摘除。 2.异物摘取禁忌证 (1)患者情况严重,病情与异物无关。 (2)异物位于难以达到的危险部位。 (3)有大量散在的细小异物。 (4)异物未引起功能障碍,而摘除手术有困难或危险者。 3.手术时机的选择 (1)新鲜伤口清创时凡属表浅的和不在重...[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