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rimary mesenteric tumor)十分罕见,以囊性为多。囊性、实性肿瘤的比例为2∶1,囊性大多为良性,罕见的例外是淋巴管肉瘤及恶性畸胎瘤。实性肿瘤在手术前难以区分其良恶性。
病因
原发性肠系膜实体瘤可起源于肠系膜的任一细胞成分。如源于肠系膜的上皮细胞-肠系膜间皮瘤;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瘤;成纤维细胞-硬纤维瘤。
发病机制
1.囊肿及其他良性肿瘤 (1)囊肿:有浆液性囊肿、囊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乳糜囊肿、出血性囊肿、皮样囊肿。 (2)良性瘤:有平滑肌瘤、良性血管内皮瘤及血管外皮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纤维瘤或纤维瘤病、畸胎瘤、异物巨细胞肉芽肿。 上述各类肿瘤,以浆液性囊肿、纤维瘤、平滑肌瘤较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差别不大,囊肿可大到10~20cm而无临床症状,但多房性囊肿,囊内为淋巴液,如含有乳糜状液则称乳糜囊肿,出血者称血性囊肿。 2.原发性恶性肿瘤 肠系膜恶性肿瘤有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恶性血管外皮瘤、黄色肉芽肿、网状细胞肉...[详细]
临床表现
肠系膜原发性肿瘤,术前较难确诊,最后诊断依靠手术及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也因肿瘤大小、性质、生长速度而差异较大,良性肿瘤多无临床症状,巨大肿瘤临床症状多因肿块压迫邻近器官所产生的症状。 1.腹部肿块 多为无痛性肿块,病人无意中触及,如病人不太重视常被延误诊治。待肿块长大,随后逐渐发现症状就诊约占77.86%。 2.腹痛 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多见于恶性瘤,占66.7%。 3.体重减轻 贫血多见于恶性瘤。 4.腹水、恶病质 多见于晚期恶性病例。 5.肠梗阻 胡德胜(1982)报道21例因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占同期原发病变3...[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胃肠钡餐造影 可示肠管有受压变形、狭窄、移位。 2.B超及CT检查 B超及CT检查可区别在腹膜后还是腹腔内,囊肿、囊实性、实体瘤,并可看出肿块大小、边界情况、囊性者可看出囊内有无分隔。
诊断
首先确定是腹膜后肿瘤或肠系膜肿瘤,再确定是良性或恶性。也要排除是否为肠系膜脓肿,脓肿多有发热、囊性肿块,并在影像检查时发现分隔。一般腹膜后肿瘤多较固定。腹腔内肿瘤常可左右或上下移动,且发展慢、多囊性、光滑、边界清楚、全身情况好。恶性瘤发展快、生长快速,全身症状多、有发热,体重减轻伴腹痛、贫血。晚期者有腹水、肿块硬、高低不平或固定,多实性。
治疗
1.手术治疗 肠系膜肿瘤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1)肠系膜囊肿:手术可完整地剜出、切除囊肿而不致发生肠系膜血管损伤,虽多数为良性,但术后仍应做病理检查。大多不主张做穿刺抽吸或袋形外翻术。 (2)肠系膜实性瘤: ①良性瘤:手术切除肿瘤,如肿瘤侵及肠系膜血管,则切除肿瘤及血管;肠管如有血运障碍,切除肠管以避免肿瘤复发,预后良好。 ②恶性瘤:根治性切除肿瘤及其区域淋巴结,肠管受侵者切除肠管。晚期肿瘤不能根治者,做姑息性切除。 2.放疗或化疗 对恶性淋巴瘤,术后可加用化疗或放疗。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