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希尔德病又称弥漫性硬化(diffuse sclerosis),是亚急性或慢性广泛的脑白质脱髓鞘疾病。Schilder(1912)首先以弥漫性轴周脑炎(encephalitis periaxialis diffusa)报告,故称为希尔德病。 弥散性硬化这一术语最早由Strumpell用于对一酒精中毒患者离体新鲜大脑质地过硬的描述,后来用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弥散性大脑胶质增生。1912年,Schilder描述了一例进行性智力减退,具有颅内压增高现象,19周后死亡的14岁女孩。尸解发现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大片、边界清楚的髓鞘脱失区,还有许多小的髓鞘脱失灶,与普通MS的病灶相似。因为其病理改变与MS...[详细]
病因
病因尚未明,根据病理以及临床所见符合脱髓鞘性疾病,多认为本病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变异型。
发病机制
有报告认为本病是发生于幼年或少年期严重MS的变异型。病理改变为大量脱髓鞘发生于大脑,可为多灶性或者是单一的大病灶。特征性病灶为一较大、边界清楚、非对称的髓鞘脱失灶,病灶常累及整个脑叶或者一侧大脑半球、典型的通过胼胝体影响至对侧。有时双侧半球对称性受累。 脑白质病变常以一侧枕叶为主,界限分明。视神经、脑干和脊髓也可发现与MS相似的病灶,新鲜病灶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反应,晚期胶质细胞增生,也可见组织坏死和空洞。 Balo同心圆性硬化(concentric sclerosis of Balo)较少见,是具有特异性病理改变的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病理特点是脱髓鞘与正常髓...[详细]
临床表现
1.幼儿或青少年期发病,男性较多。无家族性。病程类似急性MS。多呈亚急性、慢性进行性恶化病程,停顿或改善极为罕见,极少缓解-复发。极少数病例可在多年内病情停止进展,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病情得以缓解。 2.发病至入院时间10~40天。多以精神障碍起病,也可先有头痛、头昏、疲乏无力后才出现精神症状。 3.主要表现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肢体瘫痪。体温正常或轻度增高,患者沉默寡言、淡漠、反应迟钝、发呆、重复言语及幻听等,尿便失禁多见,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患者意识清楚也出现尿便失禁。视力障碍可早期出现如视野缺损、同向性偏盲及皮质盲等,也常见痴呆或智能减退、精神障碍、皮质聋、不同程度偏瘫或四肢瘫...[详细]
并发症
随病情发展,或病变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体征可以是疾病本身表现,也可以看作并发症(参见临床表现)。另外,应注意继发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等。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CSF改变与慢性复发性MS相似,但常无寡克隆带。CSF常发现大量碱性髓鞘蛋白。 2.血液免疫学检查 有鉴别诊断价值。
其他辅助检查
1.EEG可见高波幅慢波占优势的非特异性改变。多见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与视野及视力障碍一致,指示视神经受损。 2.CT显示脑白质大片状低密度区,枕、顶和颞区为主,累及一侧或两侧半球,多不对称。MRI可见脑白质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弥漫性病灶。 3.CSF-MNC正常或轻度增多,蛋白轻度增高,一般不出现寡克隆带。
诊断
根据病史、病程及特征性临床表现如皮质盲、智能减退和精神障碍等,并结合神经影像学、CSF、EEG等辅助检查综合判定,可做出临床诊断。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及支持疗法,加强护理。文献报告用皮质类固醇和环磷酰胺可使部分病例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也有报告主张可按MS一样治疗。
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发病后呈进行性恶化,多数患者在数月至数年内死亡,平均病程6.2年,但也有存活10余年的病例。死因多为合并感染。
预防
与MS一样,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防止感染、感冒以及寒冷或炎热等诱发因素,是防治的重点;防治并发症也是临床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