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脊髓火器伤是由枪弹或弹片造成的脊髓开放性损伤,每因合并颈、胸和腹部重要脏器损伤,使伤情趋于复杂,加之脊髓本身损伤多为完全性,预后较差。
病因
由枪弹或弹片引起脊髓损伤。
发病机制
在脊髓火器伤,子弹的致伤能力是直接由它的质量和速度所决定(E=1/2MV2),而相对于质量而言,速度的作用更为明显。致伤物在战时多为高速子弹或弹片,其飞行速度大于1000m/s,而平时则以低速子弹为主。低速飞行物造成脊髓损伤相对较轻,常见的是直接撞击、挤压和挫裂。高速飞行物呈滚动式前进,对组织的直接毁损更为严重,当其击中骨质时,可使之成为继发投射物,尤为突出的是,其在伤道内形成的强大侧方冲击力,可达135kg/cm2,殃及远离伤道的脊髓。高速弹造成的脊髓损伤,甚至可以不直接击中脊柱,在不发生脊柱骨折,穿通或者弹片存留的情况下引起脊髓挫伤。此外,特殊的受伤机制是枪弹击中臂从神经的瞬间撕扯脊髓的后...[详细]
临床表现
1.伤口情况 多位于胸段,其次位于腰、颈段,最次位于骶段,这与各部位节段的长度相关。伤口污染较重,可有脑脊液或脊髓组织流出。 2.脊髓损伤特征 由于火器伤在原发创道外还存在的震荡区和挫伤区效应,受伤当时表现出的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平面可高出数个节段,随着此种病理改变的恢复,受损平面可能下降。因此,伤后早期行椎板切开脊髓探查术时对此应有所考虑。与脊髓刃器伤相仿,完全性损伤占多数。 3.合并伤 颈部可伴有大血管、气管和食道损伤,胸腹部有半数合并血、气胸、腹腔内脏损伤或腹膜后血肿,因此,休克发生率高。
并发症
脊髓火器伤的突出并发症是感染。感染可发生在伤口、椎管内(硬膜外或硬膜内),防治方法重在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和全身大量应用抗生素。子弹的存留有引起铅中毒的可能,特别是在弹片直接与脑脊液或者形成的假性囊肿液相接触时,弹片中含的铅成分可能发生分解而引起慢性铅中毒,主要表现为:腹痛、痴呆、头痛、记忆力丧失、肌无力等。治疗可以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巯丙醇(BAL)等金属鳌合剂。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可能发现脑脊液内有血液或脱落的脊髓组织时,证明脊髓实质有损伤,至少蛛网膜下腔有出血。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平片 观察子弹或弹片在椎管内、椎旁的滞留位置,有无骨折。根据脊椎骨受损的部位估计脊髓受损的严重程度。 2.CT扫描 当X线片上脊柱受损的情况显示不清时,行轴位CT扫描可提示骨折的部位,椎管内有无骨折片突入或金属碎片。注意有无椎管内血肿。 3.MRI MRI能够准确的显示脊髓受损的情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脊髓火器伤时是否采用MRI检查,特别是可能有弹片位于髓内时,应慎重分析。MRI扫描时产生的强大磁场可能使位于髓内的弹片发生移位,引起更严重损伤,并且金属异物本身也可以使检查产生伪影。伤道内,特别是椎管内无金属弹头或弹片存留时,MRI检查能最准确地显示脊髓受...[详细]
诊断
鉴于脊髓火器伤或合并伤的高发性,首先强调不能遗漏危及生命的合并伤的诊断,必要时应行血管造影明确有无大血管的损伤。脊髓火器伤一般根据枪弹伤的入(出)口和伤道的方向及脊髓损伤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受伤当时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同样需要采用Frankel分级或者ASIA评分进行记录和评价,伤情允许时,有选择地进行辅助检查,判断脊髓受损的确切平面和严重程度。
治疗
1.开放性脊髓损伤一般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对搬运无特殊要求。 2.优先处理合并伤,积极抗休克治疗。 3.早期全身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TAT,预防感染。 4.伤后早期实行清创术 应争取伤后6~8h内进行。原则是沿伤道消除坏死组织和可见异物、游离骨片。胸壁上伤口清创仅限于软组织内,不进入胸腔。 5.椎板切除术的适应证 (1)椎管内异物、骨片压迫脊髓或存在易引起感染因子(如子弹进入椎管前先穿透肠管)。 (2)椎管内有血肿压迫脊髓。 (3)脑脊液漏严重。 (4)不完全损伤者在观察过程中症状恶化,奎肯试验提示椎...[详细]
预后
脊髓火器伤常伴有危及生命的内脏损伤和休克。据英国著名的脊髓损伤专家Ludwig Guttmann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率高达70%~80%。此后由于抗休克治疗的加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向后送病人条件改善及脊髓损伤中心的建立,死亡率逐渐下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已低于15%。
预防
无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