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镇痛剂肾病(analgesic nephropathy,AN)是由于长期滥用镇痛药物,其累积量超过1~2kg时引起的慢性小管间质损害和(或)肾乳头坏死,此种疾病被称为镇痛剂肾病或镇痛剂所致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常见的引起镇痛药肾病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非那西汀等混合镇痛药等。
病因
由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痛经等疾病而长期滥用止痛药物所致止痛药成瘾。当服用止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数年至数十年,累积量超过1~2kg时,即可患病。累积量超过6kg者肾脏受累可达50%~80%。
发病机制
镇痛剂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复方镇痛药中部分成分如乙酰氨基酚在肾髓质中堆积,并在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参与的代谢过程中生成过多的活性氧成分,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镇痛药的前述生物化学效应可导致以下变化: 1.肾血流量减少 止痛药作为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抑制剂,它可使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肾小血管收缩,尤以髓质的小血管收缩为甚,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缺血性肾乳头坏死。 2.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 长期大剂量服用止痛药,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酶的活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毒性作用。 3.过敏反应 服用止痛药可能会引起肾组织的局部过敏...[详细]
临床表现
1.肾脏表现 本病好发于40~60岁神经质女性,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3∶1~6∶1。起病较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可有多尿和夜尿增多,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失钠性肾病或肾小管性酸中毒。有50%~75%的病人有高血压,并可表现为恶性高血压,可能与髓质抗高血压物质的减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高有关。 本病的显著特点是无菌性脓尿和肾乳头坏死。急性肾乳头坏死表现为突发性肉眼血尿、肾绞痛及严重氮质血症,慢性肾乳头坏死可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约60%病人伴发尿路感染。持续或反复发作尿感者可并发肾结石。晚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显著的肾小管功能减退,少数病人表现为少尿型肾衰。如继续用...[详细]
并发症
1.肾结石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本病约60%病人伴发尿路感染。如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并发肾结石。晚期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少数病人有显著的肾小管功能减退,表现为少尿型肾衰。 2.消化道主要并发症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及幽门梗阻等。 3.心血管系统主要并发症是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恶性高血压等。 另外,可使皮肤呈青铜色以及精神紧张、抑郁、心理障碍。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呈无菌性脓尿,有明显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常提示有结石、尿路上皮肿瘤、间质性膀胱炎、肾乳头坏死或恶性高血压,异型红细胞提示小球损害。一般可见轻度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2g,以低分子蛋白尿为主,有时可达肾病程度,蛋白尿可达3.0g/d,常为混合性、小球性、小管性和β2-微球蛋白尿,后者是小管蛋白尿的标志。尿细胞学检查有利于发现尿路肿瘤。尿糖可呈阳性。 2.肾小管功能检查 尿浓缩稀释试验功能差,尿中氨基酸、碳酸氢盐增多,尿pH>6,尿可滴定酸降低。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浓度升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
1.肾活检检查 病理改变以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主,镜下可见肾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伴有纤维化,肾小管变性、萎缩,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小血管硬化,肾小球缺血性萎缩,小球周围纤维化,可发生肾乳头坏死和钙化灶。止痛药肾病的特异性病理改变是尿路黏膜表浅毛细血管硬化,用过碘酸席夫(Schiff)染色,可见毛细血管基底膜均匀增厚。 2.影像检查 尿路X线检查早期表现为肾盂增宽,肾盏杯口变钝,晚期出现肾乳头坏死的典型表现,肾盂、肾盏充盈缺损,使造影剂进入肾实质,并包围着肾乳头而形成典型的环形影。静脉肾盂造影还可显示肾脏缩小、皮质萎缩,部分病例可见肾乳头坏死。腹部平片可见肾...[详细]
诊断
对于长期服用镇痛药,有多种身体不适主诉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都应考虑镇痛剂肾病。如临床上有长期滥用止痛药史,累积量大于1~2kg者,出现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即多尿、夜尿增多、失钠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无菌性脓尿伴肾功能不全;尿中找到脱落的坏死肾乳头组织;静脉肾盂造影见肾乳头坏死的环形影;伴有发热、血尿、急性腰痛、尿路绞痛和尿路梗阻;肾活检提示慢性小管间质性炎症伴小球硬化者,超声检查发现围绕肾窦有典型的花环样肾乳头钙化时即可诊断为镇痛剂肾病。
治疗
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停药,保护肾功能。 1.保持一定尿量 应保证患者的补液量,使尿量维持在2000ml/d以上,从而使药物排泄增加,降低药物在肾髓质的浓度,减轻肾损害。 2.预防和治疗感染 应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以免加重肾损害,一旦发现感染应积极选用低毒性或无毒性抗生素。 3.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处理 对于已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应给予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采用非透析疗法,如包醛氧化淀粉、必需氨基酸静脉滴注、大黄制剂等,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对于有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者应及时给予5%碳酸氢钠(So...[详细]
预后
本病如早期发现,及时停药,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如已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则难以逆转。
预防
本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及积极对症治疗,方可保护肾功能并改善预后。一旦发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应积极选用低毒性或无毒性抗生素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和加重,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