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科室: 肾内科
- 别名: 艾滋病相关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肾病 HIVAN
- 症状: 暂无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所有群体
- 相关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概述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又称艾滋病,是AIDS的译音,全名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ey syndrome,意思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1年首先由Gattbilieb等报告男性同性恋者中,常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Kaposi)肉瘤,这类患者被证实均有严重的免疫缺陷,且不同于原发性免疫缺陷,故首次提出“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概念。同年Masur报道了11例相似的病例,其中5例为静脉注射药物依赖者,4例有同性恋史。“获得性免疫缺陷”即艾滋病可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多种病原体感染和发生恶性肿瘤,从而引起死亡。 1983年法国首先发现了病原体,1984年美国也证...[详细]
病因
1983年法国Montanier从患者分离出的病原体,命名为LAV,美国Gallo于1983年发现而于1984年报告的AIDS病原体命名为HTIV-Ⅲ,研究证明这两种病毒是同一种病毒,至1986年国际艾滋病病毒命名委员会建议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统一了病原体的命名。 HIV为RNA反转录病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9213个核苷酸结构和9749个碱基对。HIV抗原性较强,侵入人体后可迅速占有游离免疫球蛋白。感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分为抗病毒抗体和中和抗体两种,个体的血清抗体效价差异很大,严重的AIDS病例效价反较轻症...[详细]
发病机制
HIV是一种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后选择性攻击CD4细胞。HIV侵入CD4淋巴细胞后病毒与组织膜上HIV受体结合而进入胞内,并脱去包膜。在胞内,病毒RNA反转录成DNA,然后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当受感染细胞被激活时,此整合的前病毒DNA即转录RNA,合成蛋白质,最后组成完整的HIV颗粒,以芽生形式从细胞表面释入血循环,再感染新的CD4细胞。致使患者CD4细胞大量破坏导致免疫缺陷。同时,失去对B淋巴细胞的辅助作用引起体液免疫紊乱,失去正常免疫功能。CD4细胞的减少可引起相对的CD4/CD8(抑制T淋巴细胞)的倒置。 AIDS由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条件性致病感...[详细]
临床表现
1.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由于不可逆转的免疫缺陷,AIDS除了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常并发条件性致病感染和恶性肿瘤外,由于无特效治疗,最后结局是死亡。 本病从感染HIV到产生HIV抗体一般为2个月,血清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有10%~15%可发展为AIDS患者,在未发生临床症状前为潜伏期,大多为1~3年,最短6个月,长者可达4~8年。其临床分期一般为: (1)隐性期:又称亚临床感染期。已有HIV感染但未发生临床症状者均属隐性期,但在实验室检查中可检出HIV抗体或分离出HIV病毒及CD4细胞数下降。此期有3种可能:一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二是较长时间处于隐性状态以后发病;三是经...[详细]
并发症
AIDS的并发症主要有严重感染,进行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还可并发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 1.卡氏肺囊虫肺炎 X线胸片显示为两肺门周围斑片状阴影,呈间质性肺炎表现。 2.肠炎 出现腹泻症状。 3.结核 其中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多见。 4.皮肤、黏膜损害。 5.真菌感染 可见患者舌、颊黏膜、软腭和咽后壁呈白色厚膜。 6.并发肾功能损伤时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坏死,出现蛋白尿、少尿、高度水肿、氮质血症及肾功能衰竭。 7.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可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和...[详细]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AIDS患者白细胞减少,常低于4×109/L。 (2)淋巴细胞计数:常低于1×109/L(正常人高于1.5×109/L)。 (3)血小板计数:常低于0.1×1012/L。 (4)嗜酸粒细胞增多。 2.免疫学检查 (1)CD4/CD8比值下降,比值常小于1,严重者下降至0.02,主要是CD4细胞减少。 (2)淋巴细胞对PHA、ConA、PWM等分裂原和对结核菌素等抗原反应减弱或消失。 (3)干扰素产生量减少,削弱对病毒的杀伤能力。 (4)NK细胞数量正常,但活性降低。 ...[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HIVAN的病理改变 从AIDS患者的肾活检和尸检中发现有肾小球病理改变占30%~50%,主要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83%,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6%,微小病变占3%,其他肾小球病变(包括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膜性或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占6%。 2.肾活检 发现在HIV肾病中FSGS的病理改变特征。 (1)光镜:可见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肿胀和增生,伴胞质内粗大空泡形成或蛋白质重吸收微滴,广泛毛细血管壁塌陷并常呈球性萎陷,萎陷的血管丛被一层肥大脏层上皮细胞“加冠”,在仍开放的管腔内可见泡沫细胞,系膜基质增生,内有大量内渗性病变,肾小囊常扩张...[详细]
诊断
1.AIDS的诊断 除流行病学资料、详细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外,关键是HIV的实验室检查以及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方能帮助确诊AIDS。 (1)同性恋史:患者有无典型病史,同性恋者中有无已确诊的AIDS患者。 (2)静脉注射毒品史:是否为药物依赖者,有无静脉注射毒品史,注射器是否严格消毒,是否互相串用注射器。 (3)输血或血液制品:也是AIDS的主要传染源,特别要注意血友病患者是否应用第Ⅷ因子。 (4)其他:AIDS的感染因素,如异性及混乱性关系,妊娠HIV感染,器官移植等。对AIDS可疑患者除了要作系统体格检查外,主要针对条件性感染和Kaposi肉瘤的检...[详细]
治疗
AIDS迄今尚无特效药物,目前对AIDS的治疗主要方向是杀灭HIV病毒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1.一般疗法 (1)隔离传染源,以防止AIDS的不断增加。此外,医护人员的防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都很重要。 (2)对AIDS活动期患者并发各种感染和恶性肿瘤者应充分休息,高糖、高蛋白饮食,补充足够热量。 (3)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患者常因恐惧AIDS,焦虑紧张,厌世等,脑部占位性病变者可产生精神障碍,宜适当应用镇静剂。 2.抗HIV治疗 抗HIV是治疗AIDS的重要措施,但至今尚无特效药。 (1)舒拉明(Suramin)...[详细]
预后
目前为止,因AIDS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有人对AIDS并发和不并发肾脏病的预后作了比较,其结果明显不同。在一组13例并发肾脏病的AIDS患者中,4例需透析治疗,11例于结束此项研究前已死亡;而另一组19例无肾脏并发症的病例中,无一例需要作透析治疗,其中5例在结束这项研究前死亡。由此可见两组结局有明显差异。总之并发HIVAN的患者,病程进展迅速,经8~16周即发生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常在1年内死亡。此外,HIVAN发生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较高,预后不良。